避难

词典名字:

避难

词典发音:

bì nàn

注音:

ㄅㄧˋ ㄋㄢˋ

成语繁体:

避難

词典解释

避难[ bì nàn ]

⒈  逃离战争或动乱不安的地方。

take refuge;

⒉  寻求庇护所。

seek asylum;

引证解释

⒈  谓躲避灾难或迫害。

《韩非子·说林上》:“庆封 为乱於 齐 而欲走 越,其族人曰:‘ 晋 近,奚不之 晋 ?’ 庆封 曰:‘ 越 远,利以避难。’”
《三国志·魏志·袁涣传》:“遭天下乱,避难 交州。”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三折:“这的是我避难的机谋,趓灾的见识。”
机灵 《香雪海·感激与祝愿》:“我正在 香港 政治避难,并参与筹备 香港 《文汇报》的创刊。”

⒉  谓避开困难。

《孔子家语·屈节》:“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其守官恭慎举职,其朝献奉父命不避难。”
《元史·良吏传一·卜天璋》:“天璋 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
戴裔煊 《宋代钞盐制度研究》第二编第六章四:“客贩钞盐,趋易而避难。”

网络百科

避难

  • 《避难》是1988年上映的中国电影,由韩三平 / 周历导演。吴坚,阎小侠,郭霄珍主演。
  • 《避难》讲述1938年春,我国南方南方某小城被日军攻陷。美国主教霍尔登所在的教堂成为避难所。名妓杨柳风、胡翠华和戏子小彩月跑来避难,把教堂搞的一团糟。霍尔登请求红十字会的克另斯把她们和唱诗班少女一起带走,不料又有中国伤兵来避难。
  • 避难 (词语释义)

  • 避难,指躲避、逃避灾难或迫害;逃离战争或动乱不安的地方。语出《三国志·魏志·袁涣传》:“遭天下乱,避难交州 。”
  • 近音词、同音词
  • bì nàn避难
  • bì nàn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