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礼

词典名字:

聘礼

词典发音:

pìn lǐ

注音:

ㄆㄧㄣˋ ㄌㄧˇ

成语繁体:

聘禮

词典解释

聘礼[ pìn lǐ ]

⒈  订婚之礼。

bride-price;

⒉  古代诸侯间相互聘问之礼。

present;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诸侯间相互聘问之礼。

《礼记·聘义》:“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
《国语·周语中》“遂假道於 陈,以聘於楚” 三国 吴 韦昭 注:“是时,天子微弱,故以诸侯相聘之礼假道也。聘礼,若过国至于境,使次介假道,束帛将命于庙也。”

⒉  订婚之礼。亦指订婚时所备的财礼。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璋之 下钱五万以为聘礼。”
清 李渔 《奈何天·调美》:“若还果是年姪,自然没有做亲之理。既然如此,只得把聘礼还他。”
沈从文 《阿金》:“这婚事 阿金 原是预备今晚上就定规的。抱兜里的钱票一束,就为的是预备下定钱作聘礼用的东西。”
任德耀 《马兰花》第一幕:“这真是咱们姑娘的聘礼。”

网络百科

聘礼

  • 聘礼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ìn lǐ,常指聘请时给的表示敬意的礼物。日常生活中,也多用于订婚时,男家给女家的财礼。一般为结婚的时候男方给女方的钱或物。出自《礼记·聘义》。
  • 近音词、同音词
  • pìn lǐ聘礼
  • pīn lì拼力
  • pǐn lì品例
  • pín lí貧嫠
  • pín lǐ贫里
  • pín lǐ貧里
  • pín lí贫黎
  • pín lì贫吏
  • pín lí贫嫠
  • pín lì貧吏
  • pín lí貧黎
  • pín lì嫔俪
  • pǐn lǐ品理
  • pìn lǐ聘禮
  • pín lì嬪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