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

词典名字:

百越

词典发音:

bǎi yuè

注音:

ㄅㄞˇ ㄩㄝˋ

词典解释

百越[ bǎi yuè ]

⒈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南取百越之地。——汉·贾谊《过秦论》

Baiyue nationalit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百粤”。我国古代南方 越 人的总称。分布在今 浙、闽、粤、桂 等地,因部落众多,故总称 百越。亦指 百越 居住的地方。

《史记·李斯列传》:“地非不广,又北逐 胡 貉,南定 百越,以见 秦 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
《汉书·项籍传》:“番君 吴芮 帅 百粤 佐诸侯从入关。立 芮 为 衡山王。”
唐 韩愈 《送窦从事序》:“踰 甌 闽 而南,皆 百越 之地。”
何景明 《寄黔国公》诗:“万里山川开 百粤,十年戎马暗 三巴。”

网络百科

百越

  • 百越,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局部零散分布还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 "百越"之称谓源于古代中原人对南方沿海一带古越部族的泛称,因这些古越部族众多纷杂且中原人对其不甚了解,故谓之为“百越”;越地上的族群又称古越族、古越人,或越族、越人。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吕氏春秋》统称这些越族诸部为"百越",其它文献上也有"百粤"、“诸越”等称谓。“越”或写作“粤”,因古代“越”与“粤”相通,到近代才较为区别。汉朝之后其地改为郡县,此后"百越"这名称不见于史载,"越族"之名也十分罕见。
  •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在先秦古籍中,对南方沿海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之为“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或称“闽越”、或称“扬越”、或称“南越”、或称“西瓯”、或称“骆越”,等等。这些部族在先秦时期曾存在过璀璨的高度文明。近年来的考古研究实证表明,百越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近音词、同音词
  • bǎi yuè百粤
  • bǎi yuè百越
  • bǎi yuè百粵
  • bài yuè拜閱
  • bái yuè白越
  • bái yuè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