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水

词典名字:

浯水

词典发音:

wú shuǐ

注音:

ㄨˊ ㄕㄨㄟˇ

网络百科

浯水

  • 浯水,即浯河,下游又称渠河,五汶之一。《辞海》称:“浯河,在山东省东部,发源于沂山东麓,东北流经安丘、诸城两县入潍河“。郦道元《水经注▪潍水》,”(潍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谓之巨 平山也。《地理志》曰:灵门县有高柘山、壶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潍。今是山西接浯山。许慎《说文》言水出灵门壶山,世谓之浯汶矣。其水东北迳姑幕县 故城东(今安丘石埠子镇驻地)”。
  • 浯水发源于临朐、安丘、沂水三县交界的太平山西麓大官庄村西,是潍河的重要支流,”浯山“,即沂山东侧的太平山,海拔518米,因山顶平坦有数百亩之广,故名太平山。”壶山“是安丘柘山镇的虎眉山(含五龙山。该山以前叫胡米山,当是壶山音演变),是浯水最大支流磨山河发源地,也有人认为磨山河应是浯水东源。浯水流经沂水、安丘、诸城三县,在景芝镇东北汇入潍河(峡山水库),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哺育了两岸数十万儿女,其冲积而成的河套小平原,是旱涝保收的良田。山东省安丘市临浯镇(今并入景芝镇)就是因面临浯水而得名。历史上,浯水因齐桓公”堰浯入荆“而改道,《三齐记》云:”桓公尝堰浯入荆,溉田万顷“,就是在今安丘南60多里的地方(今景芝古河村附近)筑坝,在古河村至诸城市都吉村之间开渠,遏浯河水南入荆河,后浯河逐渐与荆河汇流,形成今天的渠河。浯河改道后原故道仍称浯河,经景芝镇区北流,左纳小浯河后至王家庄东汇入潍河。
  • 近音词、同音词
  • wǔ shuì午睡
  • wǔ shuǐ五水
  • wū shuǐ污水
  • wù shuǐ雾水
  • wú shuǐ浯水
  • wū shuí兀谁
  • wū shuí兀誰
  • wù shuǐ霧水
  • wū shuì屋税
  • wū shuì屋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