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

词典名字:

油条

词典发音:

yóu tiáo

注音:

ㄧㄡˊ ㄊㄧㄠˊ

成语繁体:

油條

词典解释

油条[ yóu tiáo ]

⒈  长条形油炸面食,常用做早点。

deep-fried twisted dough sticks;

⒉  老于世故油滑的人。

老油条

slippery fellow;

引证解释

⒈  一种油炸的面食。一般为双股绞合的长条形,多用做早点。

老残游记》第二回:“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飢的。”
茅盾 《腐蚀·一月五日》:“那家小饭店,事实上是点心铺子,或是更正确的说,便是豆浆油条的摊子。”

⒉  指处事经验多而油滑的人。

李季玉门儿女出征记》诗:“咱们是干革命的,可不敢变成个恋爱油条。”

⒊  指不结果实的枝杈

《解放日报》1945.8.2:“今年种的是洋花,除了打头,还要抹腿、打油条、打拐枝、拐卡、拐头等。”

网络百科

油条 (油炸食品)

  • 油条,是一种古老的中式面食,长条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松脆有韧劲,中国传统的早点之一。《宋史》记载,宋朝时,秦桧迫害岳飞,民间通过炸制一种类似油条的面制食品(油炸桧)来表达愤怒。类似的油炸面食,其起源远远早于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体时期不得考证。
  • 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记录了油炸食品的制作方法。《齐民要术》曰:“细环饼,一名寒具,翠美”。唐朝时期,诗人刘禹锡在《佳话》中也提及寒具。《苕溪渔隐丛话》中提到:东坡于饮食,作诗赋以写之,往往皆臻其妙,如《老饕赋》、《豆粥诗》是也。又《寒具诗》云:‘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寒具乃捻头也,出刘禹锡《佳话》。”然而这种叫“寒具”的食物应该形似女子佩戴的缠臂金,类似撒子,并非油条。油条应是南宋以后对油炸面食的又一创新。
  • 油条的叫法各地不一,东北和华北很多地区称油条为“馃子”;安徽一些地区称“油果子”;广州及周边地区称油炸鬼;潮汕地区等地称油炸果;浙江地区有天罗筋的称法(天罗即丝瓜,老丝瓜干燥后剥去壳会留下丝瓜筋,其形状与油条极像,遂称油条为天罗筋)。
  • 近音词、同音词
  • yóu tiáo油条
  • yóu tiáo游条
  • yóu tiáo油條
  • yóu tiào游眺
  • yóu tiáo游條
  • yóu tiào遊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