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筒

词典名字:

号筒

词典发音:

hào tǒng

注音:

ㄏㄠˋ ㄊㄨㄥˇ

成语繁体:

號筒

词典解释

号筒[ hào tǒng ]

⒈  早期军队号令用的管状乐器,口粗管细,由最初的竹木材料发展为铜质。

bugle;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军中用以传令的筒状乐器,初以竹木为之,后用铜制。

老舍 《赵子曰》第六:“雍和宫 的号筒,时时随着北风吹来。”

⒉  比喻宣传工具,喉舌

瞿秋白 《乱弹·狗样的英雄》:“一点不错!你们是绅商地主高利贷资产阶级的杀人的号筒……你们这些号筒,想号召民众来帮助军阀混战。”
萧乾 《我爱新闻工作》:“只有当一个记者肯给他当号筒时才受到那种礼遇。”

网络百科

号筒

  • 号筒是藏族吹奏乐器,流行于青、藏地区。古代称“角”。号筒相传是由北魏时期(439~535)的大铜角衍变而来。明、清时期称为“铜角”。号筒在古代用于军旅,后来用于民间婚丧活动,青藏地区用于喇嘛寺庙。 号筒通体铜制,全长约178厘米。吹奏时,一人在近喇叭口处的铜环上系带,挂于肩上,另一人手扶筒的细端吹奏。只能吹奏单音,音量宏大,音色低沉。
  • 近音词、同音词
  • hào tǒng号筒
  • hào tòng號慟
  • hào tǒng號筒
  • hào tòng号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