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议

词典名字:

八议

词典发音:

bā yì

注音:

ㄅㄚ ㄧˋ

成语繁体:

八議

词典解释

八议[ bā yì ]

⒈  八辟

引证解释

⒈  八辟。

《后汉书·应劭传》:“陈忠 不详制刑之本,而信一时之仁,遂广引八议求生之端。”
唐 长孙无忌 《唐律疏议·名例》:“八议:一曰议亲,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緦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二曰议故,谓故旧;三曰议贤,谓有大德行;四曰议能,谓有大才业;五曰议功,谓有大功勋;六曰议贵,谓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七曰议勤,谓有大勤劳;八曰议宾,谓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
王维 《寓言》诗:“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隐》:“北齐 始制重罪十条,犯此者,不在八议之列。”

网络百科

八议

  • “八议"是中国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 “八议”最早源于西周的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入律。所谓“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下八种特殊人物犯罪,不能适用普通诉讼审判程序,司法官员也无权直接审理管辖,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这八种人是: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 近音词、同音词
  • bā yì八议
  • bā yī巴依
  • bá yì拔意
  • bā yì八翼
  • bā yì八溢
  • bā yí八姨
  • bā yì八佾
  • bā yì八译
  • bà yì罢议
  • bà yì罷議
  • bā yì八議
  • bā yì八裔
  • bā yì八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