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𥙉字的意思

𥙉
𥙉
拼音sì tái 注音ㄙˋ ㄊㄞˊ 简体部首礻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9画
繁体部首示部
五笔PYCK 仓颉IFIR 郑码WSZJ 结构左右 统一码25649 笔顺丶フ丨丶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统一码

𥙉字UNICODE编码U+25649,10进制: 153161,UTF-32: 00025649,UTF-8: F0 A5 99 89。

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𥙉

𥙉【備考·午集】【示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龍龕》音似。年也。與祀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祀【卷一】【示部】

祭無已也。从示巳聲。禩,祀或从異。詳里切

说文解字注

(祀)祭無巳也。析言則祭無巳曰祀。从巳而釋爲無巳。此如治曰亂、徂曰存。終則有始之義也。釋詁曰。祀祭也。从示。巳聲。詳里切。一部。

(禩)祀或从異。周禮大宗伯、小祝注皆云故書祀作禩。按禩字見於故書。是古文也。篆隷有祀無禩。是以漢儒杜子春、鄭司農不識。但云當爲祀、讀爲祀。而不敢直言古文祀。葢其愼也。至許乃定爲一字。至魏時乃入三體石經。古文巳聲異聲同在一部。故異形而同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