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车间管理制度

一、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对车间来说就是对印刷机的使用、维护、修理等进行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也是保证质量的基础工作,所以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三好”、“四会”。
三好:
管好:自己所用的设备未经批准,不许别人任意操作。每日做好交接班工作。所用附件,工具不得丢失。保证机器的完好性。
用好: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事故发生。坚持每天一小擦,每周一大擦。
修好:弄懂印刷机性能及操作原理。在机长和师傅的指导下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
四会:
会使用:开机前应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能熟练操作机器,并达到质量要求。技术熟练的师傅要热心,耐心,细心的带教好本机台的其他人员。
会保养:按规定加油换油,保持油标醒目,油路畅通。及时清扫牙排,清理墨渣。按规定,清扫做到设备漆见本色。设备零件完整,工具摆放整齐,周围场地清洁。
会检查对自己使用的设备熟悉结构,懂得性能,能及时发现隐患。了解精度标准和检查项目及方法。
会排除故障:做到能听出和鉴别机器的正常异常现象,并能判断出异常现象的部位和原因。机器出故障,及时采取措施,自己不能解决的及时通知有关部门,防止事故,出现事故及时报告,认真分析原因,填写机器故障登记卡。
二、人员管理制度
生产主要靠人,人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人的技能也有不同,所以对现场的人员有以下要求:1、在生产现场,主管及机长要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培训和指导。抓好技术上的传、帮、带,做好岗位的技能培训。2、机长要有保护公司设备安全的责任和义务。3、机长敢于让每人都能发表不同的意见,对于有错的事情,不管是谁,都必须认真的改正。4、机长要及时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做到任人为贤,而不是任人唯亲,要强调严格的纪律,但也要搞好人性化的管理。5、每个员工都要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经验和技能。6、机员要服从安排,积极配合机长的工作,认真负责地对得自己的工作。7、每个机员都要弄懂机器的性能和操作技巧,并了解本部门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技术要求,不能一问三不知。8、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造成质量问题要追究责任者的责任。9、本部门人员都必须遵守厂规、厂纪、操作规程和现场管理制度。
三、质量管理制度
产品的质量好坏,就是各项管理直接的反映在生产现场,所以必须抓好生产现场的质量管理:机员要努力学习新的印刷技术,提高对质量的认识,真正明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因而在生产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要遵守以下制度:
胶印质量标准制度:
(1)必须按客户的色样或签样的色相进行印刷。
(2)印张墨色要均匀。均匀度达95%以上,实地平服,结实均匀,无条杠,起砂,拉毛等现象,文字线条清晰 无糊瞎,墨色遮盖力强,无露低纹。
(3)印出的网点要清晰完整。小网点百分率不少于5%,50%网点扩大值应小于12%,大面积平网版网点再现色泽要均匀,不允许有明显的深浅现象。
(4)整批产品墨色,色相基本一致,墨色附着力要牢。干透用手指擦不脱色。
(5)套准要求标准,精细产品的主要位置小于或者等于0.1 mm,次要位置小于等于0.15mm,一般产品的主要位置小于等于0.15mm,次要位置小于等于0.2mm.。
(6)针位咬口要统一,规格要符合切成品,印张画面于咬口平行垂直,不得遗漏唇位,贴位,出血等任何部位
(7)产品外观整洁美观,无油污,手印水花,粘花,水干,水大,大墨屎等不良现象。
过程管理制度;印刷过程中,每个操作者都应集中精力地做到以下几点:(1)看:看机器运行情况看样张墨色,套印及网点质量。(2)听:听机器响声有无异常杂音。(3)摸:摸一摸机器易于因磨损而升温的部件,有没有温度变化。(4)闻:闻有没有电器烧焦及其它不正常的怪味。(5)检查:检查印品情况及机器的有无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标准化制度:生产现场操作的一切事情都要符合厂部制定的标准,如操作规范,工艺流程规范,质量要求等等。生产现场的操作都应该按规定进行数据化的控制,用必要的仪器进行计量测试,如包衬压力,润湿液的配比,酒精的浓度,气压的大小,车间温度等等。
跟样制度:实施严格的跟样制度,必须按客户的色样或档案色样进行印刷。系列产品色相要一直,客户标准色要统一,专色不能有明显的色差。
产品质量的验收工作:把好材料关,使生产的原料能符合生产的要求。对印版的内容要严格校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对不合格印刷品进行严格控制、鉴别和标识,通知后道工序。
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安全重于泰山,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消除各种不安全的隐患,是搞好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产中,一定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否则一旦发生事故,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等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要求操作人员要做到:
一 、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消除操作时的不安全隐患。
二、 遵守车间现场生产规范和行为规范,比如上机严禁穿拖鞋、随身物品要放好等等。
三、机员之间配合要默切,要前呼后应,不能随意开机。
四、要注意设备设计的缺陷,以防引起的安全事故。比如08机无锁保护装置和机器安全罩,四开机没有刮墨皮装置等等。
五、提高安全意识,消除侥幸的心理和麻痹大意的作风。
不良操作习惯的安全隐患:1.装版(装橡皮布)
习惯性操作:为加快进度,一边压版、锁螺丝一边点动机器。安全隐患:装版(装橡皮布)时,如果两人或多人同时操作,注意力稍不集中,手打滑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机器故障,很容易将手指或扳手卷入,造成人身和机器伤害。
预防措施:(1)装版时,用手轻轻捏住印版拖梢和衬垫,确保版面不被刮伤和衬垫平整,(2)装版时万一出现失误或遇到“连电”,手要立即松开,不要捏住印版不放。由于是正点车,不会产生多大损失,如果捏住不放,则会引起其他事故。(3)操作完毕后再松开机器保护开关。
  2.铲墨
习惯性操作:由于匀墨的需要,操作人员习惯手持墨铲在墨辊上来回运动,进行匀墨,加墨或铲走墨辊上多余的油墨。安全隐患,在设备高速运转时,这样的操作属于多发事故的危险操作,一旦墨铲角度销有偏移或操作中墨铲遇到串墨辊表面凹凸不平处,墨铲将被卷进主串墨辊和胶辊之间而发生事故,轻则划坏印版或胶辊,重则轧坏橡皮布或滚筒,甚至在拔墨铲在瞬间因手忙脚乱而造成人身事故。
预防措施:(1)首先要脚跟站稳,精力集中,握紧墨铲,切忌东张西望。(2)发现印品局部墨量不够且必须人工加墨时,手中的墨铲一定要握紧,并将小墨辊抬起,待该辊停稳后再进行操作。(3)铲墨时,墨铲要以主串墨辊为依托,顺势靠在胶辊上,不可悬空,墨铲与串墨辊的接触角度不能小于45°。
3.除脏
习惯性操作:无论是轮转机还是单张纸胶印机,经常出现墨皮或胶辊、纸张脱落物粘在印版图文部分的现象。影响产品质量。这时,操作人员常在机器运转中用手指去除脏。
安全隐患:这种操作属于违规的危险操作,在印刷中由此引起的事故较多。操作人员在机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要找准脏点位置并擦除,可用时间相当短暂,且用力太小擦不掉,只有早下手,用大力才能把粘在印版图文(或墨辊)上的脏点去掉。稍有失误,手指就有可能进入印版滚筒空当处。如果是悬空操作而没有依托,很可能将一只手带进滚筒,而造成轧手事故。
预防措施:(1)每周定期检查机器的所有安全保险装置及主电机刹车机构。确保机器灵敏、可靠、发现问题及时修复。(2)操作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要悬空操作,擦脏点时,手掌一定要靠在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之间的拉轴上,或靠在水辊防护安全罩上,特别注意手掌依托的力要大于手指擦脏点的力。(3)如果脏点太多影响印刷,应停机检查,及时更换胶辊或纸、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