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战略布局打造印刷包装业等七大主导产业

当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全面启动实施,这对处于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沿江发展轴战略及安庆产业集中区核心腹地的怀宁来说,无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倍加珍视,进一步科学谋划、拉高标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承接平台优势,突出承接产业重点,主动作为,加速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推进怀宁跨越发展、率先崛起。

  一、廓清思路、拉高标杆,增强参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主动性

  怀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有大作为,现实也要求怀宁必须要有大作为。自省委、省政府提请国务院申报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我县就超前准备,积极谋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2009年12月份就已委托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编制了《宜北(怀宁)机械制造与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集聚区规划》。省、市承接产业转移动员大会后,又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和省、市《决定》、《实施方案》要求,责成相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拟订《怀宁县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下一步,一方面积极对上衔接,及时掌握动态,根据上级动向随时作出调整,积极争取纳入安池铜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规划。另一方面,本着怀宁在安庆组团中率先发展的原则拟订发展目标,初步设想至2015年,县域GDP达到22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6亿元以上。与此同时,积极围绕这个目标和进度要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产业转移工作科学、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一)进一步突出重点,把承接产业转移过程变成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的生动实践

  这是包括目标、思路的举措。示范区规划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复的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战略导向十分明显,规划多处关注安庆乃至怀宁。如提出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促进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扶持发展黄梅戏,重点开发山水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安庆城市化旅游景观,加快发展服务业等等。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将怀宁乃至安庆的产业做得更优、支柱产业做得更强、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做得更大,必将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我们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宏观目标和指导原则。如果不确定这样一个目标或指导原则的话,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跨越发展,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很可能仍只是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我们的干部完全有可能在茫然和忙忙碌碌中错失大好机遇,地方经济也只能是惯性的小发展。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思维、思路与沿海发达地区等高,实现与沿海发达地区在行动、行为和作风上的无缝对接

  从国家对示范区的定位看,是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从国家给予示范区的政策看,含金量最大的是赋予了先行先试权。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示范区建设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思维、思路与沿海发达地区等高,实现与沿海发达地区在行动、行为和作风上的无缝对接。这既是目标又是思路,还是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包括发展环境的优化,包括活化的生产要素的配置优化,我们认为,如果没有这个三思上的等高,就不可能实现无缝对接,没有对接就不可能有承接;没有等高,不可能形成投资的洼地,只能是思想保守僵化、环境恶劣的沼泽地,企业也不可能转移到怀宁。

  二、运筹帷幄、主动作为,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

  根据省、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部署,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进度要求,当前,结合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基础性工作,重点需要打造好三个层次平台:一是新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我县规划的宜北(怀宁)机械制造与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是:两核、一轴、两片。两核即月山核、高河核,沿206国道为一轴,分月山、石镜片和高河、茶岭、秀山、凉亭片。规划至2020年建设100平方公里的两片产业集聚区,茶岭片主要承接机械制造与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月山片则主要承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和物流产业。二是实施县工业园提质增容。根据怀宁实际,我们将在县工业园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基础上,继续向北、向西延伸,再规划35平方公里,打造50平方公里的大园区。当前,一方面加快编制扩区规划,积极申报批准;另一方面,实行专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诸暨机械工业园、电子与精密机械专业园、塑料专业园、台湾工业园以及光伏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万胜国际城汽车零部件专业市场建设,确保明年5月1日开市,以此牵动机械制造与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发展。三是强力推进乡镇工业集聚区建设。鼓励乡镇工业集聚区扩大规模,加强水、电、气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科学规划、明确定位、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入项目,推进产业集聚,促进乡镇集聚区快速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区)新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鼓励乡镇与发达地区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园。

  三、转变方式、优化结构,在推进落实稳一、强二、进三工作目标中加速承接产业转移

  怀宁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1978年,也就是30年前,我们的三产比为68:12.6:19.4,农业占68加强黄梅戏文化挖掘、整理和研究,实施黄梅戏精品工程,促进黄梅戏艺术传承、创新与发展;重点打造好石牌戏曲旅游文化一条街、黄梅阁和黄梅大戏,加快双龙度假村建设,推动独秀山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精心筹备举办孔雀东南飞文化节,加快孔雀东南飞文化园景区开发建设,积极融入天柱山旅游区,努力争创4A级旅游景区。依托县城良好的服务及人居环境,包装一批新项目,包括四星级休闲会所、商务中心等,进一步激活县城的人气、商气,提升其作为全县文化旅游集散中心、服务中心地位。

  二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与金融业务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积极营造有利于金融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为金融企业服务的水平,为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怀宁服务。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防范风险来促进金融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三是加快商贸物流发展。依托优越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坚定不移地打造立足皖西南、面向皖鄂赣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在高河以发展大型专业市场为取向,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加强现有专业市场管理,推动市场发展繁荣,力争建设1-2个在皖西南地区有较高知名度、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在石牌以构建皖西南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地为方向,充分发挥石牌农贸市场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的流通平台;在月山以石门湖航运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毗邻安庆市区的优势,积极发展大型物流项目;在金拱镇重点打造万胜国际商城,建设一个买全国、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的国际化商城。与此同时,结合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在认真抓好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建设的同时,认真研究落实相关政策,刺激住房消费,适度加快县域E区和东南新区建设,促进县域房地产快速健康发展。

  四、解放思想、高效运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承接产业转移的丰硕成果

  解放思想是永恒的课题。从怀宁实践来说,一方面,就是把上级的要求、政策规定结合地方实际,抓好落实,有些确实与本地区不符合,但又非干不可的,做好结合文章;另一方面,就是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应当干、必须干而条条框框限制不能干的事情,想方设法的把它干成,这就是解放思想。当前,我们主要以推动人才驱动、服务驱动和创新驱动来推进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思维层次的提升,促进发展环境的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人文环境的优化,真正实现与发达地区的无缝对接。

  一是着力推进人才驱动。继续组织实施三力工程,即生力工程、活力工程、潜力工程,进一步探索干部使用机制办法,加大力度选拔使用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干、具有开拓思维的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力度,每年选送一批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做到开步有益;坚持不懈地请进来,有计划地组织领导、专家学者来作报告,通过不同形式欢迎各方面的客人来怀考察交流;充分发挥人脉优势,积极支持各地同乡联谊会活动,通过同乡联谊会组织相关的专家老板来怀考察、投资、传递项目的信息;同时,坚持每年引进一批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来怀工作,积极依托工商联、企业家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女企业家协会及县开发区,各类机构对企业老板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挥县科技创业园、科技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的孵化功能,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自主创新。以县工业园和乡镇工业集聚区为基础,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加强安徽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制度化建设,通过实施一批具有牵动性的产学研示范项目,加快实现新型建材、塑料制品、生物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在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上的突破,促进县域企业向高端领域迈进。

  三是着力推进服务驱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合力推进。我们将在行动上认真落实省、市进度安排,有序安排好各项工作,并要求相关部门与乡镇之间加强协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整体合力;充分利用《规划》赋予的先行先试权,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工作创新、服务创新。同时,切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手段,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推行一费制服务机制,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的政府服务。总之,我们将举全县之力,集各方之智,凝聚发展力量,既坚持市场主导,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又不断强化政府推动,加强与企业合作,积极推进怀宁在参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进程中的各项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