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时尚女性的生活方式


选择一种进餐方式,便是选择截然不同的生活。PowerLunch,也即是“权力午餐”,显而易见是吃起来很累的,吃麦当劳也没关系,关键是你得边吃边谈正事,“股神”巴菲特叫价10万美元一顿的午餐,便属这种形式。LadyWhoLunch,“午餐女士”,是指那些富太太们,只有她们白天没事,穿着讲究地去吃慢悠悠的午餐。而今时今日如《欲望都市》里的4名女子,星期六晚上穿上宝石蓝的缎子小礼裙去跳舞,星期天中午一觉睡醒后碰头午餐到下午,却是这个世界上大都会里所有时尚女性的翻版生活方式。

这样的进餐时段,不是早餐,也不是午餐,这个单词叫作Brunch――Breakfast(早餐)与Lunch(午餐)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这个甜美鲜香的单词。

阳光温暖的季节里,在星期日的上午慵懒地起床,笃悠悠地享用一顿Brunch,应是像我们这样的城市里,最愉快不过的生活体验。

Brunch简史从猎狐后的贵族早餐到都会绅士淑女最爱

和三明治(Sandwich)与下午茶(AfternoonTea)一样,Brunch也是古板的英国人为人类饮食文明作出的贡献。1896年8月1日,英国著名讽刺杂志《Punch》上的一篇文章用英国绅士特有幽默笔调开宗明义:“这年头,想要变得时髦,你得来一顿Brunch。这种用餐形式通常在中午前后进行,而有史可考的Brunch一词发明起源,则是去年(也就是1895年――编者注)的《Hunter'sWeekly》上的一篇文章……”

事实上19世纪的英国人,向来是越有钱有闲,用早餐的时间就越晚。“精英阶层在10点左右才睡到自然醒,懒散地起身用早餐;次一等的阶层则在9点进早餐;而那些忙碌的书记员、律师、店员则在每天早上8点吃他们的早餐;……”

卷入“Brunch发明专利事件”的《Hunter'sWeek-ly》,则是上流社会的消闲读物。为了表示清晨猎狐行动结束后,在上午10点半至下午3点左右的时段里,上流人士与亲朋好友回到乡下庄园里吃的那顿饭的尊贵性与独一无二性,“上流社会杂志”便专门创造了这个语汇。

然而正如《Punch》杂志的模仿者《纽约客》今时今日的名声早已大大超出它最初的母本一样,三明治与Brunch的发明者英国人渐渐被我们淡忘。反倒是充满精明商业头脑的美国人,来担任将Brunch风格发扬光大,并且一时髦就是100年的重大历史使命。

Brunch传入美国,已经是1930年前后的事了。彼时全美国的绅士淑女在搭火车头等包厢横穿整个北美大陆的间隙,会专门安排一站在芝加哥下车,以到著名的AmbassadorHotel进一顿Brunch为荣。豪华酒店纷纷跟进,再到各色餐馆遍地开花。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旧片里有女主角一早起来,涂着鲜红嘴唇穿着宽松白T恤,撒娇似地说“我知道哪里的Brunch最好”,而到《欲望都市》里,赚钱买花戴的都会女子仍然固定地在星期天碰头吃一顿Brunch。

丰盛主义Brunch大都会里的食物狂欢

星期六的夜晚在Club与派对的流连中度过,星期日睡到日上三竿,明媚的阳光一直爬到床上来将人弄醒,这时候睁开眼睛,想念肥美的鹅肝与沾上橄榄油与意大利香草醋的面包,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而城市里相当受欢迎的SundayBrunch形式,莫过于豪华酒店里那些一眼望不到头的餐食。

根据《英国近代食物史》的记载,一顿典型的精英阶层Brunch应该在早上10点半左右开始。殷勤的管家站在壁炉边的餐桌后,“刷”地抖开雪白的桌布,桌上放着茶、咖啡、热巧克力,淡黄色的奶油与烤得半焦的吐司一起散发着怡人的香气,香喷喷的鸡蛋与松饼加上整块的牛肉、冷家禽肉把餐桌铺叠得满满的。而在那些最为富裕的家庭里,你甚至能见到Brunch餐桌上有整条火腿与牛舌,抹上芥末的鸡肉在壁炉里烤得滋滋地滴下油来,烟熏三文鱼与凤尾鱼则以它们美丽诱人的肌理和色泽,成为餐桌上最抢眼的装饰。

当疯狂崇拜英国文化的美国人开始推崇Brunch时,自然也全盘继承了“更丰盛就是更完美”的Brunch理念。而当豪华酒店以巨无霸自助餐的形式推出SundayBrunch后,更是风头一时无俩。

至于饮料,传统的英式Brunch应该从暖胃的茶或咖啡开始。但大都会的时尚人士们发现,由于星期六夜店狂欢的宿醉,在星期天的第一顿饭上喝点酒精度不高的“回魂酒”,似乎更能吊足整天的精神。于是美国专栏作家ColleenGraham就这样写道:“排名第一的Brunch鸡尾酒,首推Screwdriver,因为它清淡的味道能与任何食物相搭配;BloodyMary则应该排第二,它的蕃茄味仅仅与水果餐不太搭调,但对于丰盛的荤素欧陆餐还是相当完美的组合。”另外,都会人士的Brunch上,若是能来一杯咕嘟嘟冒着气泡的香槟酒,则更加完美。

会客主义Brunch用谈话来填满慵懒的时间

如果独自一个人用SundayBrunch,那是我们偶尔需要的美好独处体验。

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与家人和朋友来一起消磨这段难得的悠闲时光。“姐妹淘”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劲爆话题,拿来就着美食下咽最为美妙不过。

美食专栏作家殳俏曾这样描述她的SundayBrunch经验:“慢慢喝着茶便临近中午,兴致一高便自动又为自己续了一个下午茶。可见Brunch讲究的是一种自造的华丽,它宣扬铺张,不求精细,并总让人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奢侈――那种花着大把时间在享用大把食物的悠长假期,对某些人来说,就是好过迅速吞下三明治然后赶去海边滑水的假期。”

会客主义的Brunch,精髓在于舒缓的节奏。在这样的节奏下,你能够分外真切地体会出城市里那些看似疏离却十分默契的朋友、家人关系。而若是有兴致,大可召开家庭或“姐妹淘”轻松话题会议。在英式Brunch传到美国的最初,最红火的一种形式便是母亲节主题Brunch――一则,还有什么把Brunch这种所谓“英式精英生活方式”与母亲联系起来,更能拔高主妇们的地位呢?二则,全家人与亲朋好友围聚在一起,轻松地谈论些邻里八卦,真是一幅“和乐融融共享美好时光”的画卷。所以上世纪30年代美国一位名厨的著作中,便提及“星期天可以请朋友来共进Brunch”,并提供家庭Brunch菜谱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