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课 逃课现象调查及讨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 逃课现象调查及讨论08医美 高奔 08613017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包括:《法基》、《马哲》、《毛思》、团课、党课等。目前大学生逃课越来越普遍,相对于其他课程,思想政治课逃课现象需要用严重来形容。这种现象不仅在安中医,在安徽所有高校都类似,在全国大学都差不多。这不是哗众取宠,这也不是危言耸听。思想政治课逃课问题是摆在我们眼前抹不去的事实,也是中国大学教育漏洞的体现。笔者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逃课现象,深入采访了一些同学。妄图以管窥豹,揣测出一点问题的实质。【深入采访一】:09XX班法基课上,我代替一位09学生坐在课堂上。他逃课的原因是要出去做兼职。当然他给不出一个法基课比兼职更重要的理由。他给我非代替他的理由是,期中教学检察期间老师要点名。我比较早地就进了教室,坐在最后一排。班上的同学陆陆续续走进教室,上课5分钟后就不再有同学进教室了。教室坐得很满,很多人拿出了《法基》书,当然也有一些人没拿出书或拿出别的书。放眼周围有几个同学拿出MP4,拿出小说,拿出手机,拿出零食前排的同学算是比较认真的同学,看着PPT,听老师讲课。据仔细观察,靠后点一直低头认真看书的看的肯定不是《法基》书。老师上课总共提问过3次问题,每次提问时,下面的同学都是怔一下,寂静若干秒。老师仔细地认真地搜索着,没有人主动回答,估计也没人想回答,就自问自答起来,然后继续讲课。这是典型的大一课堂,因为过来人会发现教室中有一种遥远的似曾相识的安分。下课后,班级气氛才有点喧闹起来。第二节课时我和身边的同学聊起来,问他觉得老师怎么样。他说觉得《法基》课跟高中政治课差不多,学了也没什么用。老师讲得比较肤浅,又没有高中老师上课那么激情认真,只偶尔听一点。上一会儿课,老师开始放视频给我们看。放的是前几年比较热的社会新闻,大多数同学还是感兴趣的。笔者记得当年的《法基》考试,全是瞎扯的答案也能过。【深入采访】二:华佗楼7楼《马哲》课上。有些逃课的同学给我的回复是:懒得爬楼,上《马哲》课是一件腿脚+脑袋都难受的事情。这是两个班合上的一次课,也不是多媒体课,也不是其中教学检察期间。宽敞的明媚的教室坐着半数左右的同学,老师总是心疼地说靠前坐不然听不到看不清。上课10分钟后,老师已经开讲,还有人进教室。教室大半人拿出的都不是《马哲》书,咬面包者有,喝奶茶者有,看电影者有,听音乐者有,认认真真看小说者有,写写画画抄作业者有,侃侃而谈聊天者有,亲亲密密谈恋爱者有。有时候下面的声音的大了,老师讲一下,声音就小了点。有时候音响坏了,爆音几秒。同学们说几句不满。老师偶尔提问,所以他同样偶尔失望。老师经常不点名,所以经常被爱戴。老师有时候来了兴趣,会引用书上某一理论说时事,某一时刻音调就突然就高了。下面有的同学被逗笑了,有的怔了一下又继续,有的同学觉得老师说得灰暗了,有的觉得老师太半吊子了只不过依然是老师一个人在上面激情感慨,谁也不期待老师下一次发散思维构思想像的时候。我们从不鄙视老师的漏洞百出,从来不指责老师的偏激无理,从来不欣赏老师的自得其乐,从来不在意老师的津津有味。终于有一天老师被我们这种精神感动了,再也不点名,再也不提问,再也不拖堂,再也不唠叨。我们称这种精神叫淡定。笔者经历过一次深奥的《马哲》考试。当我感恩戴德地把老师划的重点背完时,突然得知其他班得到100%的真题。考完试才发现背的那些重点都不考,终于明天老师就是老师。【深入采访】三:关于思想政治课点名现象小结:①一上课老师就点名,一个个举手,点了二十分钟。第二节课若干同学高兴兴地消失了。②老师说下节课点名。突然打电话发短信者若干。下节课时教室突然多了若干高高兴兴的同学。③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最后十分钟点名,点到一位出去一位。点完名后老师收获颇丰,在场的同学若干庆幸,若干幸灾乐祸。④点名杯具:点名时帮我答到,点名时帮我和女友答到,点名时帮我们寝室6个答到。⑤点名更杯具:学生会有事,我请假不怕点名。⑥点名最杯具:没人答到,更没人替答。虽然笔者没有具体确实的调查数据,但是思想政治课逃课问题是普遍现象表现的事实。我们可以参考互联网上调查的具体数据分析。1.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性2005年9月,对山西某大学的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逃课率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大一逃课率为12.4%,大二为24.3%,大四竟为50.5%。2.男生的逃课情况较女生更为严重从全国高校的调查情况来看,经常逃课的男生占16%,偶尔逃课的男生占70%,没有逃过课的男生只占男生总数的14%;女生中没有逃过课的学生占33%,有逃课经历的占67%(其中经常性逃课的占女生总数的4%)。3.大学生逃课对课程有选择据2006年3月的《21世纪人才报》报道,大学生逃课时,对逃什么课有比较明确的选择:政治理论课占54.8%,选修课占32.6%,基础课占27.3%,专业课占21.4%。4.高校的层次与学生逃课比例成反比重点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5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占6%左右;一般本科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67%左右,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0%左右;而高职高专,逃过课的学生在8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高达15%以上。【关于大学思想政治课逃课现象粗浅思考】因素分析:(一)学生因素:对思想政治课没兴趣,觉得没有专业课实用,从众心理,讨厌老师,点名被迫,隐性逃课(去了不听课),怠惰贪玩,没有时间(忙其他事),消极心态这些都是学生逃课因素,尽数枚举,无需解释。(二)老师因素:专才不够,魅力不够,态度不够,互动不够,唠叨太多,没有重点,厌烦学生,消极心态这些都是老师的因素,尽力罗列,不多解释。可能的解决方法:逃课是一种课堂不和谐现象。为什么思想政治课逃课现象比其他课程严重?本质不在于老师,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学内容,在于教学方式。等到教育局课改,把思想政治教材翻新了还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等到了,新内容也不一定更能吸引学生。一开始让学生知道要学的知识重点,学生会更积极地去学知识。老师可以根据时事政治自由地无限扩充丰富知识重点,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更容易教学。教学方式多样化是现代化大学教学的必然。没理由《马哲》等老师只能耍粉笔。教学方式上可以有多媒体,可以有实践活动,可以有学生辩论,讨论,甚至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尝试讲课大学的自由在于教学方式上的魅力,老师的魅力在于教学方式上的自由。刻板的讲说永远是荒唐的独角戏。解决问题本质之后,根据以上两种因素分析还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增加与奖学金的关联,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增加学生上课积极性,不用点名强迫提高老师素质,给老师教学空间,提高老师积极性当然这些这是笔者的粗浅思考。更周全的方案需要深入策划。(冰凝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