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槠基退休生活全曝光

  退休后的朱槠基,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渐渐淡去,面相温和慈祥了不少,笑容也日趋增多。他现在的最大原则是不跟任何人谈工作,但喜欢同普通人聊天。他看书、练书法、拉胡琴。兴致来时,还会与夫人劳安一起“妇唱夫随”地来一段京戏。他的每一天平和而充实,正过着一个退休老人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



朱槠基拉胡琴唱京戏

  退休后的朱槠基,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渐渐淡去,面相温和慈祥了不少,笑容也日趋增多。他现在的最大原则是不跟任何人谈工作,但喜欢同普通人聊天。他看书、练书法、拉胡琴。兴致来时,还会与夫人劳安一起“妇唱夫随”地来一段京戏。他的每一天平和而充实,正过着一个退休老人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

  闭门谢客在家读书

  2003年3月,朱槠基正式从国务院总理的职位退休,温家宝接任总理。

  当了七年副总理和五年总理的朱槠基,退休后,一下子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时至今日,一年过去,不见踪影的朱槠基,一切都好吗?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离开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后,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一年前,朱槠基任期届满时,海外媒体曾热衷揣测他的去向,有说他可能回清华教书,有说他可能回故乡归根,有说他可能以某种方式尽余热。

  至今看来,这些揣测无一正确。

  正式退休前,朱槠基在最后一次听取香港特首董建华进京述职时,曾向在场询问其去向的记者透露退休后,将闭门谢客,在家读书。

  果然,告退政治生涯后,他深居简出,低调异常,不再于公众场合露面。

  与退休后的朱槠基接触过的人透露,现在的朱槠基,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他的心态也完全回复到平民百姓之状。以前,他当国务院副总理和总理的时候,屡次自我感慨身上的担子重,压力太大日子不好过。现在,他无官一身轻,每天的日子过得自在而松弛。



  新老总理握手之后,朱槠基开始了退休生活

  最大原则不谈工作

  退休后,朱槠基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谈工作。他明确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已不在职的他,要求任何人都不要再和他谈工作。

  离开中南海的总理座椅后,朱槠基并不固定在北京居住。他去过上海,去过湖南,也去了广东。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外地,他都极力避免与地方官员接触时谈及工作。中国的惯例是,即使退下来的国家领导人来到某地休养,当地领导人亦会进行礼节性拜访。每当这些官位在身的人来访时,快人快语的朱槠基总是开门见山先行表态:不谈工作。

  朱槠基在任时,是个公认的“工作狂”。自一九五一年朱槠基从清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包括被打入“右派”的监督改造在内,他总共工作了半个世纪又两年。五十多年的工作,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和第二生命,不过一年前,他说放下就放下,丝毫不留余地,也足见他的个性。

  朱槠基之所以如此重视“不谈工作”的问题,自有其深刻的考虑。他作为前任,已经把工作彻底交接给后任温家宝,如果他再恋栈地指手画脚,不仅对国务院新班子的领导不利,与自己的做人风格也不符。为此,聪明的朱槠基避免与任何人谈论涉及“工作”的话题,不愿意带来哪怕一丁点的被动影响。为求双重保险,他同时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替他把关,婉言谢绝亲朋好友之外的拜访者。



  文笔上乘记忆力强

  朱槠基在位时,尽管工作繁忙,但他每日的阅读量仍然相当大,除了文件和汇报材料外,坚持阅读国内报刊、海外报刊、英文原版报刊。那时,海外各个层次的来访者,只要和朱槠基见面交谈过,几乎无不佩服他的知识面和记忆力。现在,虽然他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从小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却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现在他无需再读文件和汇报,可以把更多时间转向兴趣阅读。退休后,他开始有计划地阅读过去想读但没大块时间读的书籍,文史哲、科学、人物,种类繁多。

  过去,人们对朱槠基的记忆和口才有所领教,但对他的文笔水平可能知之甚少。朱槠基在历来重学的湘风熏染下,年轻时文笔就表现出色。据他的中学同学回忆,朱槠基在湖南长沙一中就读时,有两门功课颇为突出,一门是国文,一门是英文,他的国文作文和英文作文常常被学校作为范文陈列于玻璃窗中。

  朱槠基上大学虽然选择学习工科,但他曾对记者这个行当表现出浓厚兴趣。1948年,他在清华大学参与主办过一份名为《晓露》的校内油印报。他身兼数职,又是采写,又是刻板,又是给读者复信,虽然很辛苦,但乐此不疲。1999年春节前夕,朱槠基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前往国务院参事室拜年,见到时为参事室副主任、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公报》著名战地记者吕德润时,高兴地对吕德润说,:“你曾经是我的偶像。”并欣然与吕德润合影。

  朱槠基曾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还出任过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和名誉院长。朱槠基的清华教授头衔并非虚戴,他确实带过4位博士生,那4位博士生的名字分别为杨宏儒、陈文、赵平、刘铁民。朱槠基1987年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时,兼任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后来,他调到上海任市长、再调入国务院任副总理,当导师善始善终,坚持把4位博士生指导毕业。朱槠基对他所带的博士生,从论文的选题,到论证的方法,逐一过目,论文最后的答辩评语,也是他亲自拟写。

  朱槠基的字,写得遒劲潇洒。读者不妨看一下他1988年写下的4个字―――清正廉明,这年,正是朱槠基的60大寿,他特别以这4个字自勉。先不说这些字的政治含义和个人追求,至少从这4个字里,人们可看出朱槠基的书法功底。国人尽知,朱槠基在位时,几乎从不题字。但朱槠基并没有把书法丢掉,退休以后,他练习书法的时间多了,字自然也越写越苍劲。可人们向他索字时,他仍是颇为吝赐。

  清官留名不返故里

  朱槠基的祖籍在湖南乡下,家境败落后,他父亲朱希圣迁居长沙市,所以朱槠基从小成长于长沙市。据说朱槠基17岁那年,曾回过一次乡下老家。1947年,三伯父朱学方做出决定,让朱槠基与自己的儿子朱锦民一同赴上海赶考。朱槠基在上海同时报考了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结果两所大学均考中。最后,朱槠基选择入读清华,当年清华考生的入选率是4%。自入京读大学后,朱槠基再未回过老家。

  朱槠基在任总理时,他老家的乡亲盼望他回去!他没能成行;退下来后,他老家的干部更盛情力邀,但朱槠基最后还是没有返乡。朱槠基并非对故乡没有情感,他心中的顾虑仍然存在。在位时,他担心家乡拿他旗号行事;下来后,他担心家乡拿他包装搞旅游。其实,像这样少年离开乡下老家从此未返的领导人不止朱槠基一个,邓小平从少年时期离开四川广安乡下赴法勤工俭学,即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出任西南局政委常驻重庆时也没有返回家乡,最后仍是终老未归。

  朱槠基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曾经先后在多个场合向官员推荐西安碑林刻录的一则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槠基说他从小就会背诵这段箴言,他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他曾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退下来后,老百姓只要给他一个清官的评论,他就很满足了。

  注重晚节的朱槠基,至今仍视清名高于一切,所以他很注意防范自己的名声被不当使用,对故乡也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