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经济发展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服务业;就业;社会公平;循环经济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核心,实现经济繁荣富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服务业这个薄弱环节,保持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友好的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决定》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基础之上的经济富裕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核心,实现经济繁荣富强。
  
  一、抓住服务业这个薄弱环节,保持和谐的经济结构
  
  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经济质量改善、结构优化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是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就三大产业来看,2004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5.2∶53.0∶31.8,服务业产出占GDP的比重比2002年下降了1.8%,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其服务业的产出与就业比重也相对较高。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首先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的农业经济时代;其次是第二产业逐渐成为GDP的主要构成部分的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一统天下的地位又逐渐被服务业所取代的后工业时代。由于信息产业成了服务业的重要组织部分,因而又称为信息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服务业比重的提高是劳动分工发展和深化的自然结果,服务业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对其他产业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业能否有突破性地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和增长速度趋缓等矛盾,致使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占的比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全世界第一产业占5%,第二产业占32%,第三产业占63%。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其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差距也很大:34个低水平国家为36%,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而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服务业产出比重已经上升到70%以上。”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全面协调、健康稳定的社会,服务业的比重应达到50%~60%左右。能否实现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我国服务业还比较落后,与上中等收入国家有一定距离,与高收入国家差距更远。发展服务业除了要靠有关的政策环境、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外,最有效的办法是开放。开放提供了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竞争力的重要机遇,有利于服务业的改革、创新和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环境的改善,扩大开放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各类服务业与实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继续大规模吸引外资的新热点。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市场环境,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大作用。
  
  二、努力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决定》指出:“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拉动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居民主要通过就业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获得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充分就业,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就、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无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挑战。今后十年内我国劳动力总供给将会增加到7.8193亿的峰值,此后缓慢下降,到2020年可降至7.7574亿;按照7%~8%的经济增长率和比较理想的0.1707就业弹性系数测算,20年内劳动力总需求将从5.761亿增长到7.414亿。预计在15~20年后我国的就业矛盾才有望缓解。我国不仅劳动力人口总量大,而且结构也很不完善。在全部劳动人口中农民所占比例高达70%,而英国早在1992年农业的就业比重就降为2%,德国和美国为3%,在日本为7%,韩国也仅为17%。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只有27.7%,世界大多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一般在45%左右,发达国家大都在70%左右。全面小康社会农业劳动力也不能超过15%,农村人口不能超过50%,而第三产业要超过45%。如果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45%,就可以吸纳1.3亿人就业,这意味着可以基本上解决今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目前,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的就业开发不足,导致就业的不充分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并存,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因此,我国要加强农业,提高农业的效率和效益,大幅度转移农业劳动力,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吸纳劳动力就业。
  要充分认识服务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服务业的重要性。服务业投资少、回报快、无污染,又能极大地增加就业,只要深化改革、扩大开发,政策因势利导、消除影响服务业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宏观控制导向明确、手段有力,服务业相对容易发展起来,就业问题也会随之缓解并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