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教育对农村初中学生的重要性(一)

“以德治国”是我国新世纪重要的治国方略,也是总结了我国历史和当代的客观国情后作出的正确论断,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五育之中德育居首,中学教科书提供的大量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贯彻德育教育政治教学当仁不让。政治老师们有责任在教学中把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与学生的德育教育有机的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改变农村部分中学生不良德育现状,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1)农村初中生的德育现状
现在的农民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就着“三农”政策的好时机,大部分已摆脱了贫困,开始向小康迈进。但与此相反的是:近年来,这里的部分中学生,却出现了“物质上富有,精神上空虚”的尴尬的局面。“普九”后,经常听到一些一线教师抱怨,现在的中学生太难教了:不仅仅是学习基础差,更主要的是学生的道德似乎已丧失。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孝敬心、责任心、感恩的心,他们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对周边的一切事物漠不关心。一些学生无故旷课,出入自由;随时光临网吧,打网络游戏,上网聊天;谈情说爱,课堂哄闹,一些学生厌学,他们时常抽烟、酗酒;聚众斗殴,敲诈、勒索、校园盗窃及师生冲突时有发生,造成在校生的不断流失。生活中大肆铺张,奢侈浪费;撒谎、不爱护公物和公共卫生。他们对班集体的荣誉漠不关心,对自己的同学因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对教师的教诲不怀感恩之情,反而耿耿于怀,甚至有报复教师的心理。
(2)原因分析
现在的初中生之所以在德育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原因有多种:
第一、是家长的纵容。现在的农民家庭大多只有两个孩子,有的还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子女放纵护短,娇生惯养,使之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称王称霸的个性品质。家长对他们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孩子上不上学他们并不关心,有时还帮孩子撒谎。当教师向他们反映孩子在校的不良习惯时,有的反而替孩子说话,甚至抬孩子的头。个别家长送孩子到校的第一天,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我的孩子不能骂,否则的话我和你们没完。”试想,有这样的家长撑腰,这个学生就不会把教师放在眼里,在学校自然就难教育。
第二、家庭不和谐,无法给学生一个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子女的榜样,有的家长天天在子女面前打麻将,赢了一高兴给孩子钱让其任意花,输了则拿孩子出气,或者夫妻大打出手,完全不顾及孩子在自己的身边,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第三,学校周围的黑网吧、游戏室给学生的逃课提供了温床。据有关调查,互联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近四成的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很容易传播。这个年龄的初中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行,无法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里边的暴力、色情给学生巨大的冲击。
第四,部分家长目光短浅,受社会大潮流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支持学生外出打工。
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德育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其它学科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优势。政治学科的学习,其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而在于借助对课本知识的认识,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认为,政治学科的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1)教育学生学会勤劳节俭,常怀感恩之心。
现在的中学生,一般家庭条件优越,至少不愁吃穿,加上父母从小的溺爱,形成花钱大手大脚、互相攀比的风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淡薄。

在校园内,他们平时洗手、洗脸、刷牙时,不关水龙头,让水─直流;不爱护学校财产,乱扔教室内的粉笔;周末到校,父母给的钱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威胁父母不来上课;平时乱倒饭菜;劳动不积极。而在教学中,关于名人、伟人在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在上课时可以给学生灌输这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