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口语课中态势语的训练(一)

论文关键词:态势语 表情 动作 仪表
论文摘要:教师口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在实际教学当中,应把有声语言与态势语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对说话者的身体姿态、表情、动作以及仪表进行强化训练。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目前,在实际的口语教学当中,存在着只重视有声语言的训练,而忽略或轻视了对口语交际相关技能—态势语、心理素质、思维、语境等无声语言的训练的现象,本文就此作些论述。
“态势语”,也叫“体态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娓娓动听的有声语言之外,同时还通过动作、手势、表情乃至仪表来表现思想感情,传播知识信息,这些动作、手势、表情、仪表便是态势语,它是一种无声语言,其作用有三:首先,它可以补充和强化有声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态势语是伴随着有声语言而同时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的具有特定表意性的身体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不只是言语的表达、还伴随着多种态势语:身体时而伸直时而弯屈,手臂时而静止时而挥动,面容时而微笔时而严肃等。它们辅助和强化有声语言,使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正如达尔文所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其次,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增强认同感:教师态势语的运用,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气氛;上课时,首先进人学生视野的,是教师的形体,而后才是语言、即使是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学生也总是注视着教师的身体、表情以及动作。如果教师在良好的有声语言的表达基础之上,目光如炬、表情丰富、手势形象,那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便会缩小,教师讲课便能引人人胜。第三,态势语的精妙运用,还可增加教师的自信心,创造教师的自我形象的审美价值。态势语的运用,绝不是偶然或刁惯性动作的重复,而是针对说话内容,为了准确、精炼、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意图而带有“设计”痕迹的身体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态势语的帮助,使话语更具说服力,对讲课在无形之中便会更有信心。
态势语的训练,大教可分两步来进行一是在说话过程中以有声语言为载体,用态势语来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二是态势语的强化训练,即用无声的动作、表情来直接代替有声语言的表达,以增强态势语的表现力:对教师来说,这样的训练非常必要。训练时,先总体(如说话人的身体姿态),后局部(如表情、动作仪表等):实际的做法是:
一、身体。身体是整个态势语表现的总体部分,从头到脚。都要有严格的要求。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做到挺胸抬头、重心平稳、双脚一前一后略微分开,双手交叉自然放在身体的前面或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二切忌抱膀或把手背在后面、前者对听众有失敬意,后者使听众有受训的感觉。刚开始训练时,对有声语言可不作苛求,而对身体的总体形象要严格把关。要有意识的纠正习惯性的不良身体动作,使之更趋优美、大方、自然,以期更好地配合有声语言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