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思考(一)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就高校图书馆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心理健康 大学生

近年来,国内高校关于学生自杀或其他心理疾患而造成的恶性事件日益增加,社会各界深为忧虑和震惊。大学生是传承科学文化的主要载体,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思想状况、心理健康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然而近几年来,我们痛心地看到,这个本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高素质群体却出现了种种自杀现象,而且自杀死亡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大学生自杀原因的探讨

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高知识群体,自杀死亡的人数近年来也不断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卫生部做的统计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有一些有自杀倾向的同学从小父母离异,在单亲家庭中成长,伴随着矛盾、冲突、缺失父亲或母亲关爱的环境中长大,逐渐让自己“自卑”起来,总感觉低人一等,也感觉自己是社会可有可无的人,形成孤僻、冷漠、缺乏爱心、无责任感的扭曲人格。
第二,社会因素。目前,就业难带给大学生压力巨大,求职过程中屡战屡败,无法接受自己比其他同学“差”,无法面对这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和市场竞争的压力,更无法接受自己未毕业就失业的严峻现实,从而选择极端做法进行“回避”。
第三,个人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些从小在溺爱中长大,独自面对高校生活,无法适应。

二、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

目前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频频发生,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高校也相继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类似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最近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健康心理建设起到初步的成果。那么,作为教辅单位的图书馆,在此过程又应该如何起到积极的作用呢?
高校图书馆作为广大师生继承前人文化遗产、丰富完善自身精神文化修养乃至创造精神文化新成果的集聚场所,它具有强烈的文化辐射功能,这种特有的文化功能,使图书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特有的职能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等整体素质上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图书馆当中的馆藏以及相关文化拓展活动,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乃至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会起到深远的作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图书馆比教室更重要。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自我学习、追求成长的知识环境,就应该肩负起充当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课外教育辅导角色,通过与课堂上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文化讲座、摄影展览、书目导读、主题讨论等形式来开展多种有声有色的文化教育活动,为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途经与方法

在现实的生活中,当有些大学生由于工作、人际、情感等方面引起抑郁、苦恼、愤恨等负面情绪时,由于自卑、胆怯、害羞等各方面因素,他们不懂得或者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以至他们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危险状态,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即让学生懂得相关的知识,学会察觉个人情绪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途经,这就需要图书馆在配合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活动的同时,有意识地为同学们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