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涵义及其作用1.案例教学法的涵义。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为了掌握理论。
  2.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具有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在管理学的教学中,案例可以起到重大的作用,案例教学法能起到其它教学方法不能替代的作用。
  ①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案例教学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讨论可以大胆假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案例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传统教学传授知识的方法使用的是演绎推理,其逻辑起点是概念、理论,然后用实例和问题来论证,这种方法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案例一般描述的是现实的工作经验,经常提的问题是:应该做什么?许多案例把诊断和最终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运用案例教学后,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分析案例材料中的问题,不仅使学过的理论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真正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摒弃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因而在提升思维能力方面,比传统的教学法更加有效。
  ③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必须把所学理论知识灵话地应用于管理实践,从实践中升华、提高。但是学生不可能有较多的时间接触到管理实践,学生学习的只是一些很肤浅的感性认识,采用案例教学以后,由于提供给学生的管理案例是企业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学生进入案例情景实际上等于进入了企业现实情景。案例教学提供了把学到的管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一个条件,解决了学生接触管理实践难的矛盾。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根据我们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主要包括三个过程:课前撰写教学案例、课中组织案例讨论和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课后考核检验。
  1.课前认真撰写教学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课前老师首先要针对某一管理理论进行案例的筛选,即寻找与管理学教学所讲理论相关的部分,收集整理相关素材,撰写教学案例并发给学生预习准备,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准备,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
  ①要突出教学目的。案例教学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不仅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而且要考虑教师对涉及的环境背景、知识领域、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及学生是否易于接受和认同的程度。
  ②教学案例要真实、典型。案例所陈述的内容应该是在一定真实背景下发生的事实,基本情节不能虚构,有关数据间的比例关系不能改变。因为案例的真实和典型,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③案例应篇幅短小精悍、信息适中。由于授课时数和课堂时间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等因素的限制,不宜选择篇幅过长、环节过多、信息超量的案例。否则,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讨会超出相关理论的学习范围,不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2. 课堂组织案例讨论。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课堂的积极性?关键是看教师如何组织好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呢?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把应该讲授的管理理论讲授给学生,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如果在相关理论未学之前对案例进行讨论,学生们由于认识不清,会误入歧途。
  第二,把学生很好地分组。分组方式很多种,我认为比较好的分组方式是,在接受该班级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同质的组别。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彼此更加熟悉,在案例教学中进行课堂讨论时能更加深入。
  第三,在案例教学中如何去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能更充分地进行讨论。问题的设计很关键,这应该也是新教师比较难处理的棘手问题。
  第四,在课堂讨论和代表发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和配合,提供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支持同学们的创新精神,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方案,因为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许多方案不存在明显的错对之分,只有最优、次优和不优的区别。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因势利导,把握讨论的大方向。
  3. 课后考核检验。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量化考核是任何教学法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展示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持续的、系统化的考核,让学生能够不1792011 年第 7 期断地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主要的考核检验有:
  ①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作业题的布置应该联系实际,把侧重点放在对基础理论理解程度的测试上。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的是布置的作业题以学生不能在教材上直接照抄为原则。
  ②布置 1-2 个相关的案例,作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方案等能力的检验,教师对改作业的检查,可以采取抽查,也可以在下节课上指定某几个同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