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一)

摘要结合当前的形势,通过分析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主要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对促进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影响因素;对策
  
  农村税费改革是建国60年来我国农村继实行土地改革、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可以说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大突破口。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新旧体制的转换,村级组织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改革要求,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切实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进而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1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主要影响因素
  1.1村级经费紧张,严重影响村级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1.1.12006年已全部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取消了各种乱收费、乱集资,对农民负担的监管越来越严,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用于村级正常运转的经费,主要依靠农业税附加。而对农业税的收取,2005年聊城市保留了一个百分点,用于村级的农业税附加,全市2 190万元左右,村均3 390元左右。2006年将全部取消农业税,农业税附加也就不复存在。
  1.1.2上级转移支付不到位。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规定,因农业税税率降低造成的村级正常经费缺口,应由上级财政从转移支付中解决。而目前乡镇经费紧张,因此,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难以落实到位[1]。
  1.1.3当前村级普遍缺乏自身直接创收的能力。据调查统计,2007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益总额5 450万元,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为1 615个,占总村数的25%。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村靠现有的集体经济收入,难以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更谈不上发展村内生产公益建设项目。因此,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
  1.2村级债务沉重,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
  据调查统计,截止到2007年,全市村级债务共有41 028万元,村均6.3万元,主要是普九教育、农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村办公和计生服务、房屋修建以及村办企业等形成的债务[2]。这些债务形成的时间长,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和减免农业税后,化解债务缺少资金来源,直接切断一些逐步消化债务的渠道,使得村级债务问题一下子浮出水面,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债务问题给村级组织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成为影响农村工作正常运转、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1.2.1分散村干部的精力。目前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吃饭都难以保证,债务更是难以消化,村干部要为应付官司,找钱还债而奔波,分散村干部很多精力。
  1.2.2挫伤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些村干部面对沉重的债务负担,产生悲观心理,感到没有奔头,滋生了打退堂鼓、不想干的念头。
  1.2.3制约农村的正常发展。负债多的村即使有了一点钱,也要用于还债,根本没钱办事,影响发展。
  1.2.4影响干群关系。由于群众对产生债务的原因不理解,对一些债务持怀疑态度,进而对基层组织和干部产生不信任感,在心理上、感情上产生隔阂。
  1.3部分村庄干部班子薄弱,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1.3.1干部素质低。调查发现,村级干部队伍素质与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在职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但缺乏必要的能力,难以胜任现有的工作。个别村庄,因班子不健全和班子软弱,工作长期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
  1.3.2在村级班子建设方面,由于受家族势力、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难以更好地发挥作用。部分村干部心胸狭窄,存在封建意识,当干部不是为了带领群众干事和致富,而是代表家族势力把选举过程中的摩擦带到工作中,人为激化矛盾。少数没有实现“两委”交叉兼职的村存在干部职数多,农民负担重,村两委职责不清,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有的支部书记认为,既然是领导核心,就应该包揽村里的一切事务,搞以党代政,把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理解成村里的事不论大小都要由党支部说了算,进而包办代替村委会的工作;有的村委会不愿意接受党支部的领导,认为村委会是群众选举产生的,村民自治就是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党支部只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村里的工作不能事事过问;有的党支部不敢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村级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职责,不能理直气壮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1.3.3村级后备干部缺乏。目前村“两委”班子普遍缺少年富力强的干部,个别村出现断层现象。一些村庄相当一部分老党员体弱多病,客观上不能发挥作用。而一些年富力强的党员常年累月在外地打工经商,虽然有能力、有活力,但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村缺乏对后备党员干部的选拔培养,村级班子没有朝气,工作后劲不足。还有的村在党员发展和干部任用上存在“近亲繁衍”现象[3]。由于农村发展党员缺乏规范化管理,不少村存在长时间不发展党员的现象。那些致富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农村能人,往往因为“单门独户”,不能被列入发展对象。一些“两委”干部的亲属,却因为某种原因被发展为党员,影响部分优秀村民入党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对村级后备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普遍不够积极主动。班子配备面临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没有合适人选的问题。
  1.4“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难度大,村级生产公益事业资金投入不足
  取消农业税后,村内兴办生产公益事业主要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办法解决,但如何把好事办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1.4.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群众认为,农业税都要取消了,又让他们拿“一事一议”的钱,这是变相的加重农民的负担;有的群众对干部有抵触情绪,错误认为,通过“一事一议”筹资,不过是为村里开口子,村干部花钱方便;有的因为受益不平均,部分群众不同意“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还有的村干部认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有限额,不能多干事、多收钱,束缚了工作的手脚。
  1.4.2会难开,事难议。开展村级“一事一议”活动,必须经过合法的民主程序审议通过,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村民难召集,常委会提议的事项难通过,致使应该办和急需办的生产公益事业项目难开展。
  1.4.3“一事一议”议程难实施。有的农户因受益少不愿意交钱,个别“钉子户”拒绝交钱,造成其他农户与之攀比等负面影响,多数青壮劳动力外出经商或打工,应出劳的项目村里难以组织。目前一些村庄的生产公益事业出现了“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个人管不了”的现象。
  1.5民主公开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影响农村工作健康开展
  随着农村民主进程的加快,农民参与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中央要求,凡是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公开,农民对村里的一切政务、财务活动有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从目前的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1.5.1决策不民主。有的村庄往往村里的事项由几个人,甚至个别人说了算。如有的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决定。
  1.5.2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村务公开的内容包括党员发展、生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等方面。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村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也不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