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思考(一)

摘要: 合理配置城市卫生资源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南通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就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提出思考:制订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存量资源;构建以城市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发展非公医疗机构,依法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覆盖广泛和功能齐全的公共卫生体系。

 关键词: 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对策

城市卫生资源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做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合理配置城市卫生资源,实现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是广大卫生管理专家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调查了江苏南通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就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提出如下思考。

1 制订并实施区域

 卫生规划,调整存量资源 以区域卫生规划基本要求为原则,实施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行业管理,根据市区发展规划,对卫生机构的布局、卫生资源的分布、结构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层次分明、互相支持、资源共享的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减少卫生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现有的大型医疗设备按功能状态进行估价,将功能完好但闲置的设备,按照其现有价值,有偿调剂到需要装备的单位。对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服务范围,根据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特点进行重新明确,疾病归口管理,各级、各类机构间建立相互协作、双向转诊的良性关系,而不是恶性竞争,从而实现市区医疗机构功能齐全、定位明确、服务规范的新局面。

2 构建以城市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城市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关键是要调整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构建以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二级结构,建立起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1 明确政府办医责任,集中力量办好城市医疗中心

2.1.1 合理确定公立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数量 按照保障基本医疗供给和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总体要求,卫生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将那些主要承担基本医疗任务、代表区域医疗水平、在医疗服务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医疗机构由政府继续办好,以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在主导基本医疗服务、调控服务市场、平抑服务价格等方面的功能。对那些市场机制较难发挥作用的专科医疗机构承担的传

染病防治、精神病防治、妇幼保健服务等,主要由政府举办,逐步实行购买服务。急救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等,由政府举办。对政府不再继续举办的医疗机构,要本着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分步实施、保证稳定的原则,通过适宜的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地级城市市区办好1~2家综合医院和1家中医院。

2.1.2 大力扶持城市医疗中心的发展 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和规模调整以后,政府要集中力量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和维修、重点学科和人才建设、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等方面的投入。要改革和完善财政投入方式,及时解决公立医院在发展、改造、用地、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公立医院稳定健康发展。公立医院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建立和完善现代化医院管理运营体制,切实提高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可吸纳民资或外资参与合作建设,合作后其非营利性质不变,允许合作者有一定的回报。

2.1.3 推进公办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 一是建立出资人制度。为明晰公立医院的产权关系,加强对国有医疗卫生资源的管理,按照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出资人制度。探索成立卫生国有资产管理与投资发展中心,履行政府出资人代表职责,代表出资人聘用院长,通过契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医院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自主权,形成法人治理结构,做到政事分开、权责明确。二是实行以“两权分离”为核心的院长负责制。对继续由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按照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原则进行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探索风险抵押、委托经营等管理方式,严格考核制度。积极探索效益工资、绩效工资、岗位工资、年薪工资等多种报酬实现形式。三是创新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实行全员人事代理和全员合同聘用制,促进公立医院员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2.2 实施重心下移,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2.2.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定位 所谓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指以全科医师和全科护士为供给主体,对所负责的社区人群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性的卫生服务。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家庭和居民进行卫生指导、健康教育和管理,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活动;负责一般伤病的治疗,开设家庭病床,提供家庭医疗卫生服务;负责围产期保健和儿童计划免疫;提供医疗信息和转诊服务;提供急性病人出院后家庭恢复期的服务;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卫生信息等。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可以从全科医疗开始,逐步过渡到医疗与防保工作的结合,从集体对社区人群负责制过渡到全科医师对社区人群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