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师行面临生死大关(一)

加入WTO是啥滋味,这两个月没有谁比中国的4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更有发言权。因为入世对于他们已经提前到来了。5月底,包括毕马威、安永、德勤、普华永道和安达信在内的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获得了内地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审计执照,有效期一年。

  紧接着,在广州、香港、佛山三地注册会计师的研讨会上,香港会计师公会理事陈茂波透露,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已拟定组建一支由多家香港知名会计师行组成的庞大联军,与世界五大分吃即将开放的中国会计市场。

  还未入世,“狼”就来了。一场决定中国内地会计师行命运的生死大战已经鸣锣开演。

  “五大”早就来了

  更让一直沉浸在“保护民族弱小产业”的幻想中的内地会计师行猝不及防的是,这次“狼”是被“请”进来的。

  因为早在今年1月初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就联合发布一个规定,金融企业不仅要请一家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按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其依据中国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和制度编制的法定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还必须聘请一家获得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特别许可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按国际通行的审计准则,对其按国际通行的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编制的补充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官方对“请狼入室”的解释是因为尽管国内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技术上可以胜任金融企业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但是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无法很好完成这项工作。而金融企业上市公司相对而言对投资者的利益影响更大,因为银行等金融类企业的负债比例要远大于一般工商企业。

  但是,对于“五大”来说,这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对于如何进入新兴市场,他们早已成竹在胸。事实上,早在80年代,他们就跟随着他们的跨国公司客户来到了中国。1981)年,安永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成为中国政府首次批准国际专业组织在境内设点的公司。到90年代,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B股、H股的兴起,他们在中国境内业务中的比重也迅速上升。例如,毕马威1996年在中国的64家主要客户中,中国公司已发展到了27家。与此同时,伴随着五大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建立成员所、合作所、联系所等,又逐步地向A股市场渗透。而有关金融股的审计服务工作,“五大”也早已伸手进来。1996年民生银行成立之初,便聘请了普华为其做审计报告。去年年底民生银行A股上市之后,仍请普华永道为其做审计。而其他正在努力寻求上市的金融企业也早就聘请了五大做他们的审计或管理咨询顾问。

  蛋糕大胃口小

  面对中国500亿美元的潜在会计市场,无怪乎“五大”会咄咄逼人。而在“五大”之后,还紧跟着一大批急于分一杯羹的其它境外会计师事务所。排名紧随“五大”其后的其它几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在静悄悄地通过中外合资或合作的名义潜进中国市场。香港将要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联军”也不可小视。虽说香港会计市场也是五大占主导地位,但香港本地最大的事务所罗兵成事务所光雇员就达到2000人,按照陈茂波的说法,如果3家、5家不行,10家联合起来总可以吧。那么,这支未来的香港会计行联合舰队开进内地市场,再加上其它因素,其能量无疑可以算得上“五大”之后的第六大。

  兵临城下。然而面对如此强大的国际军团,中国的会计师行业却似“小巫见大巫”。

  从规模上比,在全国4000多家事务所中,目前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人以上的事务所只有400多家,其中40人以上的不到70家,60人以上的不到20家。而从收入方面,和“五大”在1998年的全球收入总和将近600亿美元相比,中国4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在该年的收入加起来不到10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仅相当于其中一家当年收入的10%.从人力资源上看,虽然全国已有6万多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但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的只有2万多人。因此,事务所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专业人才更是奇缺。而论执业水准,与国际“五大”的卓越信誉相比,国内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度一直不高,有关媒体甚至喊出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