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一)

摘要:西部中小企业由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人才、资金、技术短缺,效率低下,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处于竞争弱势,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西部;中小企业;对策
  
  西部中小企业是西部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中间力量,是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对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地理位置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总体水平不高。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在数量上严重滞后于东部及中部地区,从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分布来看,在2933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当中,东部地区占78.86%,中部地区占13.13%,西部地区只占8.01%。而且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一般都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附加价值低,生产规模小,效率低下,自然资源在开发中得不到有效利用,生产中外部负面效应很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处于竞争的弱势,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西部中小企业发展障碍
  
  (一)人才匮乏、素质不高、经营层次低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有经验的与企业岗位相匹配的管理人才,根据调查,西部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较小,只占11%和18%。企业人才流动频繁,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和稳定已经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西部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小煤矿、小砖厂、小酒厂、小粮油、小石材、小水泥等原材料初级开发和加工领域,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差、科技含量低。经营上低水平重复,粗放式增长,效率低下,只能以有相对优势的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粗放因素,替代资本、技术、管理等集约化因素。
  (二)资金短缺,缺乏有效融资渠道
  由于西部中小企业“营养不足”,资信度较差,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偏见等原因,商业银行一般都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且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度大。我国由于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中小企业贷款十分困难,开户难、贷款难、结算难长期困扰着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渠道狭窄,不少中小企业不得不靠民间借贷、内部集资,甚至相互拖欠来维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管理水平及观念滞后
  占中小企业较大比例的非国有中小企业大多是从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的,企业主因创业而成为管理者,自身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且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但其中的大多数人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验,仍采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企业的很少,这使得许多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普遍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资本、风险、决策管理权“高度集中”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普遍特征,企业决策系统和制度不够成熟,企业主集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于一身,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决策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能力,存在着错误决策的风险。根据调查,有近80%的企业管理者认为犯过决策错误,有10%的企业管理者承认犯过重大经营错误。
  (四)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
  信息化是西部中小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和大幅度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营运成本、把握新的商业机会的必由之路。但是,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1)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大,效益低,不划算;(2)生产管理落后、不规范,不易与计算机程序接轨;(3)忽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竞争力弱
  据统计,1997年以来,中小企业的景气度在继续下降,大量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多项经济指标下降,破产企业迅速增多。绝大多数西部中小企业没有设立研发机构,没有实力自主研发新产品。根据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长期发展潜力等四个分层目标的评价结果,可以得出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我国东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最强,综合评价指数为75.24,中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为39.23,西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最差,为35.21。
  
  二、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企业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的表象在于产品竞争、市场份额竞争,其实质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因此,西部中小企业为赢得竞争优势,应重视智力投资,大力推进人才的发掘、吸引和培养工作,建设以尊重知识和人才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努力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道德素质,通过招聘和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引进、接纳一批具备国际金融、贸易、法律以及经营管理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通过各种措施鼓励经营和管理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上台阶,增强竞争力。必须树立现代经营观念和全新的经营意识,包括:系统观念,企业形象观念,文化经营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二)正确选择经营战略
  西部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的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性谋划和活动纲领。正确选择经营战略,采取科学管理手段,可提高西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性;增强管理活力,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使中小企业顺利、快速发展。
  1、“小而专、小而精”战略。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可以集中力量,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的经营。
  2、经营特色战略。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可以取得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科技成果,能通过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吸引消费者。选择这种经营战略的优点是:经营特色一旦建立起来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为它能够赢得用户的信任,满足用户的需要,所以能构筑独特的优势地位而不被其它企业所替代。
  3、依附协作经营战略。是根据西部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一方面,西部中小企业应将自己的生产经营与发展同大企业联系起来,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成为大企业整个生产经营体系中的一个专业化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大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生产体制的桎梏,大力发展社会分工与协作,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4、寻找空白战略。西部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规模小、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进入那些目标市场狭小、市场容量小的行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西部中小企业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转”的原则,通过寻找市场上的各种空隙,凭借自己快速灵活的优势,进入市场的真空地带,努力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