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一)

摘要: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存在企业、金融机制、政府3个层面的影响,为此要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文章从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1990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是,最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数量少、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如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企业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贷款,但创造了70%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非国有企业只获得30%的银行贷款。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充分改善,中小企业将难以持续快速发展,会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和困难在我国已相当严重,对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组建民生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鼓励和支持国有大型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系统等。从整体上说,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力度已逐渐增大,特别是优质中小企业已成为各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但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其他中小金融机构,都仍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特别是贷款)的需求。有调查显示,只有16.27%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容易,60.47%认为较难,23.26%则认为艰难。上述数据显示,83.73%的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显然是不适应的。另外,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结构来看,他们普遍对目前金融机构大多为3个月、6个月的贷款期限不满意,要求获得更长期限的贷款。以上情况说明,尽管有了一些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障碍问题。
  (1)商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小,期限短。民生银行作为中国首家主要为民企服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的规模太小,从贷款总额上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另外,贷款的期限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解决长期资金的需要,这又为企业经营和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风险。
  (2)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杯水车薪。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以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基金,但数量极为有限。全国担保机构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500亿元~800亿元的担保支持。
  (3)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大门基本对中小企业是关闭的。目前,我国民企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只能到国内主板市场融资或海外上市融资,但是主板市场上市对于中小民企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海外上市也谈何容易,不但要满足海外资本市场较高的上市要求,而且受到国内一些因素的阻挠。另外,国内的二板市场虽谈论多时,却仍未创立,况且即使创立了,其融资量也必将相当有限。
  
  2 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决不是单独哪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企业自身融资能力有限、金融体制不完善、政府制度供给及金融扶持不足等微观和宏观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从企业、金融机制、政府3个层面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原因。
  2.1 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信息观念淡漠。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经营风险较大。加上中小企业信誉不高,信用观念淡漠,导致银行放贷慎之又慎。不少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和透明。此外,个别中小企业还恶意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金流失,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
  (2)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财务制度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较低,缺乏应有的财务管理知识,对重大的财务决策全凭自己拍脑袋来决定,管理非常混乱。同时,企业为了应付监督部门的检查,还要准备两套账,甚至多套账,这样,企业很难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银行也无法摸清企业的真实“面目”,增加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
  2.2 银行方面的原因
  (1)体制政策上的失衡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的渠道。我国金融机构仍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导致四大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这主要是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制度障碍。此外,国家还规定对银行的逾期、呆账等不良贷款实行追究制,因此,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自然多一份谨慎和小心。现行的《证券法》对上市公司的严格要求,“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针对家庭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科技企业的“二板市场”的缺失、基金组织及其其他形式的融资尚处于初建阶段,使得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很难实现。
  (2)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能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它与资金的使用者(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通常,中小企业资金在经营管理状况方面比银行拥有更多信息,因此,中小企业就有优势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事后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银行的利益,使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保证、抵押能力上的差别,以及贷款规模导致管理成本上的差异,使银行缺乏为家庭式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