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民族学生汉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一)

论文摘要:在当前高校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相应地对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本文就当前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中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较低,分析了原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校民族学生;汉语学习;兴趣
  目前的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差,他们对汉语的兴趣不够是笔者调查问卷后得出的最主要的影响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原因。调查对象是喀什师范学院大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共209名学生,收回问卷199份,10份作废)。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良好的兴趣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那么什么叫兴趣呢?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中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
  一、民族学生对汉语不感兴趣的原因
  目前的民族学生对汉语兴趣的缺乏导致汉语水平不高,所以对我们双语教育者来说搞清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学生对汉语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本人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意识到学生不爱学汉语的原因有多种,但基本的原因如下三种:
  (一)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汉语的重要性
  在少数民族汉语教育中,汉语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部分学生学汉语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而已,他们平时没学而考试几天盲目地背,他们的基础差,而且不喜欢学汉语语法、词汇等,并且觉得学汉语很难,于是逐渐放弃学汉语的念头。
  (二)部分教师积极性降低影响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汉语的方法过时了,它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经常给学生讲汉语语法,课文内容,做练习等等,这让学生讨厌学习汉语。部分教师上课时积极性不高,总是照本宣科,这样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三)有些学生对汉语学习缺乏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失去信心,上了大学以后学生意识到学汉语的重要性但最终还是因为基础差和学习方法不恰当花了大量的时间,收到的学习效果始终不理想。这样就逐渐对汉语学习失掉了信心,没了学习兴趣,进而产生了放弃汉语学习的心理。
  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用各种各样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呢?
  二、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尊重,赞许和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要注意自己课堂汉语的使用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力。对于学生的回答肯定时适当加以赞扬和鼓励,比如说:“好的,非常好!”
  (二)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老师的品德和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好一门学科,这就是一种感情迁移的现象。因此通过师生情感达成师生之间的双方理解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课堂里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还有教师要努力记住学生的名字。因为学生希望教师知道自己的名字,这样他们觉得自己跟老师的关系很好,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让他们更加努力好好学习,取得的成绩越大就越能提高他们的兴趣,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
  只有学生能用汉语讨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他们才能感觉到汉语的有用性,于是,作为老师就应该尽量让汉语走进他们的生活。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由浅入深的真实情景,如买东西、问路、打电话、看病、应聘、采访、评论等,借这些情景引导学生使用汉语。这样让学生把所学语言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不仅巩固了教学内容,而且还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四)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学生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将竞争机制引入汉语课堂教学中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猜谜语大赛,汉语演讲比赛等形式,再用积分加以鼓励,效果会更佳。学生乐于参加课堂上适当的竞赛活动,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