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宗县第一中学运动场滑坡成因分析及防治研究(一)

摘 要:师宗县第一中学运动场北侧发生一纵向长45m,前缘宽45m的滑坡,对该学校的正常教学造成影响,同时威胁滑坡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发现松散填土及原民用井涌水是该滑坡产生的内因,强降雨是滑坡发生的外因及诱发因素,人工填土及降水对滑坡起控制作用。该滑坡为一典型的人工填土浅层堆移式中型滑坡,形成机理为滑移-拉裂破坏模式。通过对该滑坡的定性及定量评价,进行了防治方案比选,确定了2-2防治方案。
关键词:滑坡;形成机理;变形过程;稳定性评价;防治方案
1 引言
师宗县第一中学位于师宗县城北侧,是师宗县的重点中学之一,该校于2006年在其后山开挖山体并建成标准运动场,2007年6月进入雨季后,该运动场北部斜坡已发生开裂变形,经多次简易处理,变形仍在加剧,6月30日师宗城区降大雨,7月12日变形边坡发生滑坡,运动场西北部被毁,不能正常使用,原已建坡脚毛石挡墙下滑,滑坡前缘推倒民房6间(瓦房),压死生猪4头,石块及滑坡土体淹没砖混结构民用楼房1层外墙,并堵塞河道,部分农作物被破坏。该滑坡已严重影响中学运动场的安全使用,对学校的教学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对滑坡周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和威胁。因此对滑坡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及防治方案研究具有十分必要性及紧迫性。
2 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气象水文
师宗一中位于师宗县城北侧,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6~10月份为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5%,多年平均降雨量1242.0mm,较为充沛,最大一日降水量147.4mm,年蒸发量1810.7mm,平均相对湿度83.5%。
2.2 地形地貌
师宗一中地位于师宗盆地西北缘与山区接合部位,为缓坡低中山地貌,师宗一中即座落于一山顶之上。滑坡为该山体北侧,为一微凸单面直线坡,前缘为挽澜路居民住宅区,坡后缘为师宗一中运动场,坡长60m,坡度30°,相对高差20m。
2.3 岩土体类型及物理力学特征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示,区内分布有第四系松散人工素填土(Qml),第四系残积粘性土(Qel),第四系湖积粘土(Ql),下伏基岩为个旧组第二段泥岩(T2gb)。
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工程区位于师宗―弥勒断裂带南东侧之褶皱带。据师宗县地震办观测资料,师宗县自1965年―1986年间没有发生过较大的地震,仅在1986年5月5日发生在竹基、龙甸、抵鲁一带的ML3.9级地震,县城有感。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勘察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分组为第三组。
2.5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及下伏基岩风化裂隙水两种,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及风化残积粘性土层中,接受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部分向下渗补给基岩裂隙水,部分顺层沿斜坡下径流,在地形低凹部位溢出。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于T2gb泥岩构造风化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上覆松散孔隙水补给。场地地下水含量微弱―中等。
3 滑坡基本特征
3.1 滑坡范围
3.1.1 滑坡边界
滑坡后缘位于运动场西北角跑道位置。滑坡形成后,为防止其进一步向后缘扩展,校方清除了部分土体,现仍可见滑壁呈弧形延伸,宽度32m,陡壁高2m,壁面光滑,坡角64°。
西侧界在ZK12号孔附近由于滑体剪切错动形成一陡坎,顺坡向延伸,至围墙处滑坡堆积隆起与周围地形形成明显差异;东侧界沿ZK10号孔―ZK14号孔附近原挡墙断位移处,可见明显剪切裂缝。
滑体前缘位于民房后侧呈明显隆起,宽度45m。
滑坡体纵向长45m,横向宽:后缘部位32m,前缘部位45m。
3.1.2 滑动面
产生滑坡的地层为第四系人工素填土,该土层结构松散,为新近堆积,未经过压实,大气降水极易渗入土中,增加了土体的重量,加之原民用水井被淹埋后地下水就沿填土的底板界面渗透,至使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重力作用下沿原始坡面产生剪切滑移形成滑坡,因而填土的底板即为滑动面。据钻孔揭露,填土层的底板埋深5.0~6.5m,取平均值5.7m为滑动面埋深,亦即滑坡体的厚度。
3.2 变形破坏迹象
变形裂缝: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分布于滑壁下,为拉张变形裂缝。裂缝宽度5~10cm,可见深度20cm,断续延伸;第二类分布于两侧界,为剪切变形裂缝,这类裂缝在地表无明显的开裂,仅形成剪切滑移错动现象;第三类分布于滑坡体中部,为均匀滑动形成,这类裂缝垂直于主滑方向平等分布,发育3~4条,宽度15~20cm可见深度7-10m,延伸长度5-8m。
挡墙位移:原挡墙大致位于8―8'剖面处,被推移出7.5-10m破坏为四段,挡墙推移土体形成高约4m的土丘。淹埋挡墙前面的河沟,并造成居民住户的6间瓦房被推倒,破坏四层楼房一层之砖墙。
地下水溢出:据调查访问,民井被淹埋后,就没有地下水出露,滑坡发生后地下水就于挡墙断裂处溢出。
3.3 滑坡的规模及类型
滑坡周界按上述表征与勘察资料圈定,滑坡体的平面尺寸为:横向宽度最大45m,最小32m,平均38.5m,纵向长度45m,面积1732.5km2,滑体平均厚度5.7m,滑坡体体积9875m3,滑坡的主滑方向337°[1]。
滑坡类型为中型人工素填土推移式滑坡。
4 滑坡成因机理分析
滑坡是由内因及外因相互影响所构成,松散填土及原民用井涌水是该滑坡产生的内因,强降雨是滑坡发生的外因及诱发因素[2]。人工填土及降水对滑坡起控制作用[3]。
该滑坡发生于一坡度为30°的边坡之上,坡体表层为新近堆积的人工填土,厚度为5.0~6.5m,该土层大孔隙比,高压缩系性是形成滑坡的关键因素,斜坡原民用井的堵塞及6月30日的强降水是滑坡产生的主要诱因。
该滑坡的形成过程是师宗一中在修建运动场时将开挖弃土堆放于运动场北侧斜坡一小冲沟之内,形成一坡度为30°的斜坡,未采取碾压等密实手段,仅在坡脚设置一挡土墙。6月30日强降雨后,大量降雨入渗到土中增加了土体的重量,同时原始地貌也导致下渗降水在冲沟内汇集,增加了填土的含水量;由于降雨的影响,原民用井涌水量的增加也导致填土含水量的增加,进一步软化土体,同时也为滑面贯通创造了条件。进入雨季后,边坡已经产生变形迹象,6月30日强降雨影响及浅层地下水的富聚,导致边坡的变形加剧发生滑坡,为典型的人工素填土浅层堆移式滑坡[4]。下滑过程是一个重力势能降低的过程。
5 滑坡的危害
5.1 直接危害
此次滑坡冲毁民房6间,压死生猪4头,滑体石块及土体毁坏钢混结构的楼房1层砖墙并堵塞河道,河水流到挽澜路淹没民房及市政设施。学校运动场西北角40m长的跑道被毁坏,坡脚40m挡墙被剪断成4段,已彻底废弃,共计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
5.2 间接危害
目前在滑坡体坡脚30m的范围内仍有4户居民居住,由于滑坡形成后,给居民的心里造成极大的恐慌。滑坡体堵塞河道后,河水流到挽澜路一带淹没市政道路等设施及民房,给这一带居民的生活、出行造成极大不便,如不加以治理,到来年雨季涨河水的时候,将会给这一带造成洪涝灾害。滑坡造成学校运动场基本上不能使用,严重的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另外由于受损受害住户经常找学校解决,因而也给学校带来很大的压力,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教学秩序,社会影响较大。
6 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发展趋势分析
6.1滑坡稳定性分析
根据滑坡体的滑面形态,选择与滑坡主滑方向一致的1-1?、2-2?、3-3?工程地质剖面图作为计算断面,按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的折线滑面型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总应力法)进行计算,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和剩余下滑力。计算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