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一)

摘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核心区,加快重点开发轴线的建设。只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契机,提升经济增长核心区的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核心区和开发轴线建设步伐,完善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才能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
  关键词:黄河流域协调发展;经济空间开发;主体功能区;经济增长核心区

  Abstract: To promot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the foothold of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pace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e outstanding issu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ellow River Basin are poor integrity, weak development axis strength, uneven development, and poor economic growth core area. We should establish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compatible with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foster economic growth core area,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evelopment axi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Only by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building performance eva luation system compatible with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making full use of the opportunity of quick pace of domestic industrial transfer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economic growth core area; making full use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o accelerate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area and axis pace of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and innovate the rural land transfer system, can we promote the gathering of population and industry and accelerate urbanization.
  Key words: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conomic space development;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economic growth core area
  
  空间开发可分为一次开发和二次开发。二次开发是在一次开发基础上进行的再开发或优化开发。黄河流域①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发的区域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其开发的步伐明显加快。由于幅员辽阔又地跨我国东、中、西部,黄河流域在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近几十年的经济开发中,黄河流域还存在着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经济联系松散、区域分工不合理、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区域整体发展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既定的发展战略,任何区域的经济空间开发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政策,这为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鉴于此,本文将依据区域经济空间开发理论,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立足点,剖析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构建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总体方案,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认识并不统一。笔者经过系统探讨后认为[1],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之间相互开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既保持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又把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区域协调发展具有4个“标志”,即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向合理、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区域间发展差距在一定的“度”内,且逐步缩小。按照程度划分,区域经济联系越密切、区域分工越合理、区域发展差距的程度越小以及区域经济整体发展速度越高,区域协调程度也就越高。对照这一定义,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尚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第一,各自为政,缺乏流域经济空间开发的整体性。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上中下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必然要求通盘考虑、整体开发。然而,在黄河流域,由于不同的开发主体利益不同,流域内各个省、区基本都是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区域经济开发的,没有考虑到全流域的整体利益。具体表现为流域内部各行政区之间或是上下游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相互协调,没有整体观念,导致了如前所述的一系列问题。这种开发方式远远不符合黄河流域经济整体开发的要求,也与流域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的要求不相适应。
  第二,轴线实力弱且发展不平衡,难以有效发挥对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陇海-兰新沿线地带与黄河主干道沿岸地带是贯穿全流域的两条轴线。然而,这两条轴线的总体经济实力都还很弱,且发育也很不平衡,难以对整个黄河流域形成足够的辐射与聚集力。一是陇海-兰新沿线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东而西基本呈递减的态势。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交通设施落后,路网密度较低,国际通道一直不畅,目前尚存在一些“卡脖子”地段,远不能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就人均GDP或经济密度的比较而言[2],黄河主河道沿岸多数都是低于全流域平均水平的中低水平区域,并且中高水平区域还呈不连续分布状态,其间被大面积的低中水平区域所切割。可见,黄河主干道沿岸地带的经济实力还较弱,不能有效发挥对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