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发展探究(一)

【摘要】山西省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积极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加强与周围省市的合作,充分参与到西安、北京两大垄断性旅游区域的竞争中,整合山西的旅游资源等将有助于山西旅游业的迅速崛起。
  【关键词】山西旅游业 区域合作 发展探究
  
  山西省是旅游资源大省,素有“华北后花园”,“中华文明的摇篮”的美誉,但在这些光环的后面隐藏的是:山西的旅游业在全国并不突出,排名一直在20位左右徘徊,这既有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有旅游经营方面的原因。
  
  一、山西旅游业现状分析
  
  1.多姿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有多种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除了沙漠和海洋外其他的自然景观一应俱全。山西地处我国中部,位于季风与非季风的过渡带,属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在这种过渡性气候类型下形成了独特多样的自然景观。
  山西有野生动物405种,“自然保护区39个(其中属国家级的四个),森林公园30个(其中属国家级的有18个)”。其中独特的生物景观有宁武芦芽山的褐马鸡,历山自然保护区的娃娃鱼、狝猴等;山西位于
  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必然会形成为数众多的瀑布、水库、峡谷等水体景观,如壶口瀑布、龙门、宁武天池、以及有中国“死海”之称的运城盐湖等。
  2.缤纷绚丽的人文旅游资源
  灿烂悠久的历史留给山西丰厚的文化积淀,“全省已经查明的旧石器遗址近400处,而其中旧石器早期遗址就有150多处,位居全国第一,”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旧石器遗址——芮城西侯度文化遗址就在山西;“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位居全国第一;现存古建筑18118处,全国最多,唐代以前建筑全国四处,全在山西,宋、辽以前的地面木构建筑106处,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唐代以来彩塑最多的省份,共有12712尊;现存的寺观与墓葬壁画达2400多平方米,居全国第一”;有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大同、代县、祁县、平遥、新绛等。
  3.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
  山西是南部的农业文化向北部游牧文化的过渡区,位于北京西安两大垄断区域的中间。在山西高速路网的支持下,山西用最为便利的交通将两大旅游中心联系起来,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旅游者中的一小部分在路过山西时停留一下,对山西的旅游来说就会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4.薄弱的旅游基础
  旅游业总是与青山绿水、轻松舒适连接在一起,可是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担负着我国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原煤输出任务以及北京、华北地区的输电任务。由此带来的大气、土地和水体污染却使山西的环境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再加上山西旅游业发展比较晚,山西在人们印象中烟囱黑烟滚滚,道路煤灰飞扬,河流浑浊不清。
  山西位于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在我国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分界线上,气候复杂、多变。春天干旱、多风沙,夏日降水集中,秋天寒霜屡降,冬日寒潮突袭、大雪弥漫,一片白色世界。在这种气候类型下必然造成山西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这些都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的桎梏。
  
  二、山西旅游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脱节
  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只有与自然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才会有更强的吸引力,才能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山西的旅游营销主打的是文化牌,主要是一些古建筑,晋商大院等的推介,殊不知山西的自然风光丝毫不亚于其文化景观,如:五台山高山草甸上马儿悠闲自得;宁武天池犹如人间瑶池;壶口瀑布“齐万水与一壶”;漂浮“死海”(运城盐湖)之上,宛如畅游于远古神话之中;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原始,和谐自然。对这些自然旅游资源认识不足,导致宣传和开发不够,降低了旅游吸引力,回头客少,旅游淡旺季明显。
  2.旅游产品开发落后
  山西的旅游资源丰富举世公认,但好的资源只有变成好的产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山西的旅游产品开发目前还处于低级档次,只有少数景点可以称其为产品,大部分旅游资源还在经历着风吹日晒,无人问津的惨状,许多资源正渐渐失去它们的旅游价值。
  3.景点管理混乱
  在旅游过程中,好的管理可以给旅游者带来美的享受,相反管理不善就会给旅游者的旅途带来不悦,减少客流量。目前山西个别旅游景点管理比较混乱,在旅游过程中经常发生抢客、拉客,跟卖、强卖等宰客现象,一方面给旅游者带来麻烦,另一方面也损坏了山西的旅游业形象。
  
  三、发展山西旅游的对策
  
  1.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山西要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还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规范煤矿、钢铁、电厂、炼焦等重污染企业的生产,提高环境标准。大力提高居民素质,加大教育投入,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要提高各个旅游相关行业从业者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资源、增加游客的回头率,促进他们宣传山西的积极性。
  2.建立全新的投资模式
  山西目前的旅游投入主要还是来自政府,资金来源不足,以后不仅要加大开放力度,大力吸引省外,国外资金,而且要把重点转移到省内民营企业家及居民投资上。在引资模式上可以考虑在当地旅游资源保护部门的牵头下,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分红或者在当地旅游资源保护部门的有效管理之下进行开发,切不可将旅游资源的经营管理权完全的转让于社会上的开发商,资源保护要放在第一位。
  3.建立全新的营销模式
  山西既然主打的是文化牌就不能简单的把古建筑展示给游客看,而是要挖掘这些古建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这些古建筑里曾经有过灿烂的历史文化,现在人们有了解这些文化的需要。将这些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再与古建筑相结合就一定能获取理想的市场效益。这些年来随着《乔家大院》等一大批介绍山西文化的影视作品在央视的上映,再加上报纸、网络等传媒的大力报道,山西的一些旅游产品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既廉价效果又好的营销方式。山西有文化有历史的景观还很多,我们一定要逐一的开发它们的文化内涵,这样就能使山西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4.山西特色旅游产品设计
  山西的众多旅游景点都在各自独战,这样既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利于山西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如果对这些景点进行整合,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共同开发、共同营销,不仅可以节省财力、物力,而且也会促进山西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在目前已经形成的佛教文化、晋商文化、根族文化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发以下旅游产品。
  平遥、大同、代县、祁县、新绛组成名城文化旅游线。这条线基本上沿大运高速公路成线分布,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在平遥古城的带动下亦有着较大的潜力。
  太原及朔州组成煤炭旅游线。这条线是我国的能源基地,煤炭品种齐全,开采规模大、设施齐全,方式多样。在当今我国能源紧缺的环境下,以关系能源安全为主题的旅游亦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万家寨、壶口瀑布、龙门、风陵渡、鹳雀楼、三门峡水库等组成黄河沿线景观。这条线沿黄河分布,文化内涵丰富,自然风光秀丽、多样,有山、有水、有瀑、有湖,基本上包括了全省的最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观赏性极大。
  5.走与周围省市区域协作的道路
  为了促进山西旅游业更快的发展,仅仅解决目前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山西旅游的远景规划。重点做好与周围省市的合作,参与到西安、北京两大垄断性旅游城市的竞争中去,充分利用好目前良好的“看一千年中国在北京,看三千年中国在西安,看五千年中国在山西”的氛围,营造一种不到山西就不能看清中国历史的全新理念,使中外游客要看山西不错过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