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一)

[摘要]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我国电子商务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起步时间不长,使得满足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高等院校应完善电子商务相关学科建设,培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 短缺 高校 培养
  
  随着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浪潮席卷全球,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企业,都已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纷纷开展或准备开展电子商务。可见,电子商务将主导21世纪的国际经济。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MichaelShamos教授认为:“电子商务硕士学位应比哈佛的MBA更有价值,原因在于既懂技术又有电子商务方面知识的人员的匮乏。”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方面,还体现在对人才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方面。然而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起步时间不长,使得满足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既懂经济、管理理论,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工具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形成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1.人才总量不足
  IDC数据显示,近3年,亚洲电子商务销售额除日本外,将会以年均38%的速度增长,中国位居榜首,预计增速将高达年均61%。标志我国电子商务将整体进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阶段,然而目前我国有10万左右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大部分已经程度不一地利用电子化工具,但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电子商务培训。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人才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2.多元复合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或是偏重于电子而轻视商务,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机技术如网络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上;或是偏重于商务而轻视电子,重点主要放在电子商务经济管理上,能够将二者有机结合运用的很少,即使有,一般也只是一种简单机械的拼凑组合,忽视了对于技术、管理、金融、法律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致使现在很多企业急于招聘电子商务人才,但是可供企业选择的范围并不大,或者企业选择的人才并不理想。事实上,只有同时具备既有企业管理策划的理论与经验又具有相应网络技术的人才,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缺乏跨越多个学科并融汇贯通技术、商务、管理与法规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阻碍电子商务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
  
  3.师资力量不足
  现有高校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实用,难以满足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需要。另外教师本身很少参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管理,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大多没有,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显得勉为其难。
  
  4.培养目标不明确
  许多高校和培养机构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培养目标。因此提出的培养目标过于宽泛,想把学生培养成既懂“电子”又懂“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这一客观事实。同时兼顾了两个方面可能会造成学生没有“专长”,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但这并不符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实用的需求。
  
  5.课程设置欠佳
  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在国际上领先应用、在中国企业实际应用的理解,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不能达到整合几类课程的目的;二是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因而也就很难培养出高标准的复合型人才。
  
  6.实践技能缺乏
  现有高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现有的电子商务理论还很难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并且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需要大量的实践动手训练。尽管这两年很多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大多数学校实验内容安排的均是北京德意电子商务实验室2.0或2.5版,明显缺乏电子商务所需要的网上实时更新的演练环境。
  基于以上不足,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相关学科建设,培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改造和完善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多渠道强化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坚持需求导向、教育先行、学用结合、自主创新的原则。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1.创新培养方式,加快复合型人才建设
  要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人才教育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最新发展需要,既懂经济、管理理论,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工具,能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研究、电子商务工具开发,以及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规划、实施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人才。这一目标应始终明确,并以此指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研究制定过程,指导教材体系的研究建设、实验室建设等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就目前国内情况看,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四种取向:即以经济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管理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物流和营销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无论采取何种取向,都应强调信息技术与商务的结合,强调两者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融合。
  
  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电子商务国际化人才建设
  电子商务无国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国家经贸委系统已对社会宣布,从2000年开始,所有贸易系统均采用电子商务,所以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和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都迫切需要大量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通过国际合作和竞争,培养国际化人才。采用考试成绩互认、国际考试国产化、引入国际上内容及技术先进的考试培训项目等方式,使电子商务培训课程和考试认证体系努力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的电子商务人才。比如华南理工大学与IBM(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正式合作开设电子商务学科。此项合作是基于对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将成为全球未来的重要经济模式之一的判断,是为了促进中国电子商务学科的发展,满足信息化时代对电子商务技术及人才的迫切而巨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