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ATP和呼吸作用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生物体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ATP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ATP化学性质很稳定
D.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多
解析 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也很容易重新形成。ATP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多,但ATP与ADP的转化十分迅速,维持ATP与ADP的动态平衡。
【B】
2.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 )
A.组织细胞利用氧气
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
C.丙酮酸形成乳酸
D.神经细胞吸收K+
解析 A过程自由扩散,不消耗ATP;B过程产生ATP使ADP消耗而减少;C过程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也不消耗ATP;D过程消耗ATP使ADP增加。
【D】
3.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 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的是 ( )
①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②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被标记的P在ATP中出现,但ATP含量变化不大,说明ATP既有合成也有分解(两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因放射性出现在ATP的末端磷酸基团中,说明该磷酸基团容易脱离,否则就不会有放射性出现。
答案 C
4.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参与ATP形成的元素包括C、H、O、N、P
B.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C.洋葱表皮细胞产生ATP的结构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ATP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解析 ATP的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D】
5.(2009•天津理综,6)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 小时,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
材料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
情况
适宜
浓度
酵母
菌液50 mL破碎细
胞(细胞
器完整)甲25 mL75 mL无氧
乙25 mL75 mL通氧
50 mL未处理丙25 mL75 mL无氧
丁25 mL75 mL通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解析 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甲、乙组内因细胞结构被破坏,不再进行呼吸作用,A、B选项错误;丙组内进行无氧呼吸,丁组内进行有氧呼吸,丁组内能量的转换率大于丙组,C选项错误;丁组内氧气的消耗量一定大于乙组,所以D选项正确。
【D】
6.下图是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图,由此可确定 ( )

A.A为ADP,B为ATP
B.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D.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对ATP和ADP之间相互转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图中能量的方向可以看出,A为ATP,B为ADP;能量1来自ATP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所释放的化学能,能量2在动物体内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在植物体内除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化学能外,还可来自光能;酶1和酶2是催化不同反应的不同的酶;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Pi。
答案 D
7. 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Ub),通过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分子被贴上了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处被水解掉,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水解
B.完成①、②过程所需的主要条件是酶和ATP
C.去除“不适用蛋白”所需要的ATP全部是由线 粒体提供的
D.上述过程得到的氨基酸也可能有必需氨基酸
解析 由图解可知,A、B两项叙述是正确的;图中的氨基酸来源于蛋白质的分解,因此可能有必需氨基酸;去除“不适用蛋白”所需要的ATP应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 C
8.稻田长期浸水,会导致水稻幼根变黑腐烂。测得水稻幼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时细
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Ⅰ阶段幼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无氧呼吸速率皆降低
B.Ⅱ阶段幼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无氧呼吸速率皆升高
C.Ⅲ阶段幼根因无氧呼吸的特有产物丙酮酸积累过多而变黑腐烂
D.从理论上讲,为避免幼根变黑腐烂,稻田宜在阶段前适时排水
解析 水稻幼根刚开始浸水时即Ⅰ阶段时,由于水中氧气的含量降低,有氧呼吸降低,有些细胞开始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在Ⅱ阶段时,有氧呼吸越来越弱,而无氧呼吸强度不断增强;到Ⅲ阶段时,由于幼根无氧呼吸产物酒精的积累,使得幼根变黑腐烂,呼吸速率降低。
答案 D
9.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 呼吸的共同产物
D.发酵和无氧呼吸并不是同一概念
解析 各种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其呼吸作用方式也与生存环境产生了适应。蛔虫由于生活在人的消化道内,消化道内缺氧,故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由于无细胞器,也只能进行无氧呼吸;高等动物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产生酒精,无CO2生成;无氧呼吸对于微生物习惯上叫发酵,对于动植物就叫无氧呼吸,但在工业发酵中,发酵的概念得到扩充,也可指代有氧发酵。
答案 C
10.1861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中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
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
所是 ( )
A.酒精+O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O2→CO2;线粒体基质
C.[H]+O2→H2O;线粒体内膜
D.H2O→O2+[H];囊状结构薄膜
解析 “巴斯德效应”的发生是因为发酵容器中存在氧气,并参与有氧呼吸过程,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而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有氧气参与,并与[H]结合产生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答案 C
二、双项选择题
11.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 与C3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有氧条件下才能 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水
解析 图中①→②表示光合作用过程,②→①表示有氧呼吸过程,②→④表示无氧呼吸过程。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被光解为[H]和O2,在暗反应阶段[H]用于C3的还原,故A正确;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水,需要氧气的参与,故B正确;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乳酸或酒精和CO2,故C错误;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产生[H],[H]和O2结合产生水,这里的[H]并不都来自水,故D错误。
答案 CD
12.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 )

A.①②④中能量数值最大的是②?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水?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部分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 题干以图解方式呈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序号所代表的内容可推知①②④分别是三个阶段中能量值,③代表H2O,⑤代表O2。A不正确,因为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C不正确,因为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原核生物有的利用细胞膜内侧附着的酶结构完成有氧呼吸过程。
答案 BD
13.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生理活动时,收集了酵母菌生长增殖的资料,参考下图所示 的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实验(CO2可使溴麝香草 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色)。他们探究的问题不可能是 ( )

A.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
B.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是多少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H2O吗
D.怎样鉴定酵母菌在无氧呼吸中产生乙醇
解析 图示的甲装置中酵母菌处于无氧环境,进行有性生殖,呼吸类型为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酒精应该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乙装置中的酵母菌处于有氧环境,进行出芽生殖,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整个装置可以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火焰的强弱等调节温度,验证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
答案 CD
三、非选择题
14.下图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与ATP关系的示意图,请回答:


(1)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图中的 过程释放的能量转变而来的。
(2)某人感冒发烧,其体温上升所需要的热量是由图中 过程释放出来的。
(3)用图中的数字依次表示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 。
(4)医药商店出售的ATP注射液可治心肌炎。若人体静脉滴注这种药物,ATP到达心肌细胞内最少要通过几层细胞膜 ( )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5)经测定,正常成年人静止状态下24 h将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总量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
解析 在绿色植物体内,光能转变成ATP中的化学能,然后再转移到有机物中,有机物被动物消化吸收后,可以氧化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这些能量的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维持生物体的体温,少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之后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如生物放电、肌肉收缩等。静脉滴注ATP时,ATP要到达组织细胞内,首先要通过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2层膜),然后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共通过3层细胞膜。
答案 (1)④ (2)③ (3)①②③④ (4)C(5)ATP与ADP之间进行相互转化
15.(2009•安徽卷,29)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 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的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 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 ,A、B种子释放CO2的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 。
解析 (1)在t1~t2期间,种子可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使O2含量减少;A种子消耗的O2多,呼吸速率快;刚开始时O2充足,种子进行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CO2及热量,使温度上升,有氧呼吸加快,CO2释放速率增加,随着O2的消耗,有氧呼吸受抑制,无氧呼吸增强,CO2释放速率降低。(2)在0~t1期间,O2含量不变,种子不进行有氧呼吸,而瓶内CO2有少量增加,即通过无氧呼吸释放。
答案 (1)有氧呼吸 快 先递增后递减
(2)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16.甲图是研究种子萌发的实验装置,两个瓶内的种子在实验前都经过适当的福尔马林溶液
的冲洗消毒,乙图表示两个保温瓶内的温度在6天中的变化。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X瓶内的温度从第4天起基本不再上升,这是因为 。
(3)该实验设计对照组Y瓶的目的是 。
(4)假若Y瓶内的种子没有经过福尔马林溶液的冲洗,下列曲线图中,能正确显示瓶内温度变化的是 ,理由是 。

(5)某实验小组对青蛙与小鼠在不同温度中氧气的消耗量进行研究,结果如图,该图有几处错误,请列举出来。

解析 (1)从两个实验装置图和坐标图来看,甲图中,Y是X的对照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种子萌发过程中温度的变化。(2)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呼吸速率加快,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速率减慢,呼吸强度逐渐趋于稳定。X瓶内温度从第4天起基本不再上升,说明此时起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产热量不再增加。(4)若Y瓶内的种子没有经过福尔马林溶液的冲洗,瓶中的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可以产生热量,开始时微生物的量很少,随后微生物大量繁殖,产热量增加,最后趋于稳定,所以对应的曲线图应该为A。(5)在绘制坐标图时,一定要注意标明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含义,单位以及曲线所代表的含义。在所给的坐标图中氧消耗量没有单位,纵横坐标颠倒,且曲线表示哪种动物也没有标出来。青蛙是变温动物,小鼠是恒温动物,变温动物随着温度的增加,耗氧量增
加;恒温动物在温度低时耗氧多,在温度高时耗氧少。
答案 (1)探究(证明)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的变化 (2)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维持在一定水平,产热量不再增加 (3)排除其他自然因素的干扰,证明X瓶的热能只能来自萌发的种子(要说清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三者的关系) (4)A 在开始两天,Y瓶内的温度变化轻微,但随后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等)大量繁殖,呼吸作用逐渐增强,释放大量热能 (5)颠倒表示纵横坐标变量;没有标出氧消耗量的单位;没有标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哪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