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3%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找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
方法观察结果
1常温下自然分解氧气泡少而小
2常温下加入Fe3+氧气泡稍多而小
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氧气泡极多而大
4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氧气泡少而小

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解析 本题为实验分析题,根据题目给出的四种实验方法和现象,应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如下:
①比较1、2和3可知,加Fe3+比自然情况下分解产生氧气泡稍多,而加入新鲜的肝脏提取液,氧气泡多而大,说明肝脏提取液中含有强烈催化作用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显然是酶,同时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②酶的催化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以酶的催化条件具有温和性。
③比较1、3、4可知,煮沸的鲜肝提取液已失去催化作用,说明高温使酶失活,这进一步说明酶催化条件的温和性。
④由本题实验中只有H2O2溶液这一种,无法知道提取液中的酶能否催化其他反应,即无法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 C
2.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列因素对酶活性的 影响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

A.温度 B.反应物浓度
C.pH D.抑制剂浓度
解析 过高的温度和pH都会使酶失活,反应速率降为0;抑制剂会抑制酶的活性,反应速率也会随之降低;反应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反应速率会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受酶浓度的限制,反应速率达到最高点后不再增加。
B
3.将1毫升5%的胃液溶液倒入装有10毫升蛋白质胶体的试管内,置于25℃的温水中水浴,研究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酶活性的是
A.把实验温度提高到37℃
B.在试管内再加入1毫升5%的胃液溶液
C.将pH由3调节为7
D.在试管内加入1毫升唾液
解析 温度为37℃比25℃时更适于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发挥。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2.2,故C项pH调节为7时,酶可能将变性失活。D项加入1毫升唾液,唾液中无蛋白酶,故唾液作为溶剂,则会使溶液的pH变大,酶活性下降。B项虽然能够提高反应速率,但不能认为是酶的活性提高。
A
4. 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 唾液煮沸或与酸混合,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催化淀粉水解,所以圆点1、2、3遇碘液均变蓝;圆点4中淀粉会被水解,遇碘液不变蓝。
答案 C
5. 通常情况下,正常动物细胞中不具有的酶是 ( )
A.复制DNA所需的酶
B.转录合成RNA所需的酶
C.翻译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酶
D.逆转录合成DNA所需的酶
解析 逆转录酶是某些病毒所特有的,正常动物细胞中没有。
D
6.下列各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
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

解析 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酶可以降低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答案 C
7.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人体消化酶作用规律的是 ( )

A.Ⅰ和Ⅲ B.Ⅱ和Ⅲ C.Ⅰ和Ⅳ D.Ⅱ和Ⅳ
解析 人体消化酶的最适温度在37℃左右,对应曲线Ⅱ。
D
8.把混有反应物的液体,加到捣碎的土豆汁液中(酶液),在37℃下观察到某些反应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甲设计的对照实验是用蒸馏水代替反应物,加入酶液中,也可观察到该反应现象;学生乙设计的对照实验是用蒸馏水代替酶液,加入反应物中,则观察不到该反应现象。下面是对此问题的解释,其中可能性最大的一 项是 ( )
A.酶催化的反应即使完全没有反应物,也可缓慢进行
B.酶由于被蒸馏水溶解出来,因而能进行反应
C.由于该酶液中混有与反应物相同的物质
D.由于该酶液中混有催化同一反应的多种酶
解析 比较三个实验:①反应物+酶→反应;②蒸馏水+酶液→反应;③反应物+蒸馏水→无反应。
从①、③可知反应的发生需酶的催化,酶来自酶液;从①、②可知,酶液中不仅有酶,而且存在反应物。
答案 C
9. 酶制剂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医药等方面,在生产中使用酶制剂时,需要进行酶活性的测定,而适宜的温度是酶活性的保证。下图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四种温度下反应物消耗 量随时间的变化。则该酶作用的适宜温度应 处于哪一种温度附近 ( )

A.T1 B.T2
C.T3 D.T4
解析 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在同一反应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越大,说明酶促反应速率越快,酶活性越高,所处的温度越接近最适温度。
答案 A
10.蜗牛嗉囊中的消化液对纤维素具有消化作用。从菠菜叶柄切一小薄片放在载玻片上, 滴加蜗牛嗉囊中的消化液,加盖玻片;同样制作另一切片标本,但滴以蒸馏水作为对照组。15 min后观察,发现两标本内的细胞形态完全一样。下列对结果与预期不同的原因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
A.实验时温度太低,作用时间也不够长
B.滴管或实验器皿未洗净,残留酸或碱
C.消化液离开蜗牛嗉囊后,不发挥作用
D.吸取消化液的量过少
解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作用部位可在细胞内、细胞外和体外。因此,消化液离开蜗牛嗉囊后,仍可发挥作用。
答案 C
11.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v)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 ( )
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比
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反比
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反比
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v与pH成正比
解析 B选项,在底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超过一定范围,底物浓度增加,速率不变。C选项,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最适值后,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 A
二、双项选择题
12.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
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

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B.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C.a、b、c表示底物的浓度,则a>b>c
D.a、b、c表示温度,则有可能是a>b>c
解析 本题考查反应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同一反应时间内,a中反应物的量最低,c中反应物的量最高,则可能是a中酶浓度高,c中酶浓度低。在最适温度范围内,D项说法正确。
答案 BD
13.如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解析 A项,该图表示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所以剩余量越少,代表反应越快,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5℃;B项,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D项,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也是先升高后降低。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是8,保持不变。
答案 AC
14.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 )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虚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实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解析 增加酶量,可以增加反应速率,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①图像中虚线正确。酶具有高效性,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的催化效率高。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速率下降,可以用③表示,C错误。
答案 CD
三、非选择题
15.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 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本实验的 ,可观测的指标是 。
(2)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指出: 。
(3)将制备好的猪肝研磨液分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冷藏处理不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 。
(4)在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时,有同学建议进行定量实验,以不同pH下出现同一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曲线图。该建议中,所需要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 。
答案 (1)pH 因变量 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2)缺少加蒸馏水的对照 (3)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在高温处理时蛋白质变性,而冷藏时蛋白质没有变性 (4)低(或弱)
16.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 图甲Ⅰ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 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图乙示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胞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活性, 其原因是 。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抑制剂,原因是 。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解析 据图甲可知,酶的催化作用的专一性体现了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这种互补的结构还表现在青霉素或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的结合上。图乙表明,底物浓度越大,竞争性抑制的效力越来越小。图丙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温度提高5℃时,相同底物浓度的条件下反应速率均会降低。
答案 (1)专一性 (2)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或酶活性位点被封闭),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下降(3)竞争性 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4)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