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2011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生物模拟练习(人教版必修一)20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B.无机盐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无机盐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之一
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三者数量之比为1:2:2时,所处的分裂时期应是(  )
A.间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末期
3.大海中的水母、海带,陆地上的蜥蜴、山草等都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A .水分 B .蛋白质 C .脂质 D .糖类
4.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无关的是(  )
A.晒干小麦种子以延长保存期限
B.对番茄植株进行摘心以增加产量
C.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以提高产量
D.农村采用密闭的土窖保存水果蔬菜
5.下列各项中,哪组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 )
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③④
6.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 )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
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
7.据报道,英国科学家从人皮肤细胞中提取出细胞核,植入剔除了细胞核的牛卵细胞中,从而培育出人兽混合胚胎。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种混合胚胎中有99.9%的遗传物质来自人,只有0.1%来自牛。你认为这0.1%的遗传物质最可能存在于牛卵细胞的 (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核糖体
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化的结果将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差异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是有害的
C.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
D.癌变是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9.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它们都有染色体,存在基因
C.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D.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
10.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B.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
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2个染色体组
11.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12.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Ub),通过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分子被贴上了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处被水解掉,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水解
B.完成①、②过程所需的主要条件是酶和ATP
C.去除“不适用蛋白”所需要的ATP全部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D.上述过程得到的氨基酸也可能有必需氨基酸
13.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 klx、10 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结果如图所示(横坐 标:时间;单位:小时)。

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该叶片 ( )
A.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时的4倍
B.在10℃、5 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 mg
C.在5 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少
D.在20℃、10 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6 mg
14.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
15.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二、填空题
16.下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请分析后回答:

(1)此图是    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填序号)。
(3)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
(4)若用丙酮从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是否大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细胞是不是在中学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线粒体的理想实验材l料?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 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获取酶液
研磨:5 g萌发的小麦种子+少量石英砂+10 mL蒸馏水?→离心分离:3000转/min,10 min?→
步骤二:略。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试管编号123456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888888
恒温水浴5 min(℃)020406080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mL)111111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 min(℃)020406080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表明: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淀粉酶的合成。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的主要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60℃?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试管,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
   溶液
试管   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
甲+-+-



(2)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其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C
2.A
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形成2条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因此在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每一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也含2个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量之比为1:2:2。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因此,后期和末期染色单体的数目变为0,DNA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相同。
3.B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分,占生物细胞的 85 %~ 90 %。但构成生物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占细胞的 7 %~ 10 %,其次是脂质。)
4.B
解析:对番茄植株摘心增加产量,是利用解除顶端优势的原理,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无关。
5.A
6.B
解析 利用膜的流动性的特点,将磷脂包裹的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制成的微球体与细胞膜融合,使药物进入患病部位的细胞中。
7.B
解析 牛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除此之外,线粒体中也含少量DNA。
8.B
9.B
解析 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
10.A
11.B
解析:新鲜叶片中,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乙),其次是叶绿素b(甲),含量最少的是胡萝卜素(丁),丙是叶黄素。光合色素提取时加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水稻在收获时节,颜色变黄是由于叶绿素(甲+乙)含量少于类胡萝卜素(丙+丁)。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12.C
解析 由图解可知,A、B两项叙述是正确的;图中的氨基酸来源于蛋白质的分解,因此可能有必需氨基酸;去除“不适用蛋白”所需要的ATP应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3.D 
14.解析:动植物细胞与微生物细胞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除此之外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答案:D
15.D

二、填空题
16. (1)低等植物 有中心体和叶绿体 (2)②③④⑤⑦ (3)差速离心法 (4)是 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 (5)不是 当用健那绿给线粒体染色时,该细胞含有叶绿体,其中的色素会起干扰作用
17.解析:(1)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淀粉酶的合成。小麦种子中含淀粉丰富,萌发时形成大量淀粉酶。(2)该实验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因此要使取得的酶液中的β-淀粉酶失去活性,而根据α-淀粉酶较耐热,β-淀粉酶不耐热的特性,在70℃条件下将获得的酶液处理15 min,可使酶液中的β-淀粉酶失活。(3)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说明该温度下的淀粉酶已经将试管中的淀粉水解,该实验只能说明60℃时该酶的活性比其他实验温度下高,而不能说明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如果要想知道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还需进一步在40℃~80℃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比较其他温度与60℃时该酶的活性。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该实验的自变量(温度),影响实验最终结果。(4)根据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的特性,只需将步骤一中制取的酶液置于pH为3.6、温度为0℃的环境中短暂时间,使α-淀粉酶失去活性,即可得到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
答案:(1)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基因的表达 小麦种子(含淀粉丰富),萌发时形成大量淀粉酶 (2)将酶液置于70℃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3)不能 该实验只能说明60℃时该酶的活性比其他实验温度下高,而不能说明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或需进一步在40℃~80℃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比较其他温度与60℃时该酶的活性) 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该实验的自变量(温度),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4)将步骤一中制取的酶液置于pH为3.6、温度为0℃的环境中短暂时间,使α-淀粉酶失去活性
18.解析: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可根据底物相同酶不同或底物不同酶相同时,还原糖是否产生来确定酶是否发挥催化作用。由于要求验证两种酶的专一性,故实验分为4组。另外,验证性实验的结果及结论均是确定的,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酶活性降低,产生的还原糖减少,砖红色变浅。
答案:(1)
   溶液
试管   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
甲+-+-
乙-+-+
丙+--+
丁-++-
(2)②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酶的催化作用有专一性
(5)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