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政治教案―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学内容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

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运用: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辨证唯物主义为什么说时间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二)能力目标

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是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确实认识到生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学生自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填空题,初步构建框题结构图。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点。

3完成思考题,小组内讨论答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

教学重点

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难点:⑴实践的定义;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⑶实

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预习完成

一: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是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 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 。 实践具有三个特点: 、 、 。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 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 和 。其次,实践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 ,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 。

(4)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 的活动,而是 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 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 发展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的 、 、 和 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 的制约,是一定 的产物。

(5)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 ,二是 ,三是 。其中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 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 ,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 。

(3)实践是检验 。只有把 和 联系起来加以 和 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东西变为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产生的 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 和 。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学 习 过 程

学习导航

情景设置

问题探究

体验结论

一实践及其特点

引入:投影材料

漫画《耕田》

活动体验:浇水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

1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2漫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活动体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论:

结论:

三峡工程的建成说明了实践具有哪些特点?

鲁滨孙制作独木舟的例子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三峡工程图片

三峡工程图片二

三峡工程图片三

鲁滨孙制作独木舟的图片

结论一:

结论二:

结论三:

结论四: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输血认识不断深化的材料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结论:

课 堂 知 识 测 评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蜜蜂酿蜜 B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D营业员售货

2、我国通过制定“十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4、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目的意识性即能动性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③ ④

7、“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9.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10.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1.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辨析: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教与学的反思